|

财经

接连撤销七省业务,史带财险于线上“谋求生存”?

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4-21 11:43:52

(原标题:接连撤销七省业务,史带财险于线上“谋求生存”?)



来源:燕梳师院

自史带国际接盘后,史带财险就从主打车险急转舵,瞄准了非车险这片蓝海。然而,经历多年,利润却不见起色,承保亏损反倒成了家常便饭。面对棘手难题,削减成本俨然成了公司必须攻克的堡垒,而果断裁撤分支机构,被视为破局的关键一步棋。

连撤七省

4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两则机构撤销批复,同意撤销史带财险重庆分公司、湖北分公司。还表示,接到批复文件后,两家分支机构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金融监管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图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此次批复是对上个月公告的再次回应。3月17日,史带财险发布公告称,湖北分公司和重庆分公司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自撤销批准之日起失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再以上述机构名义开展业务。自即日起,两家分公司不再承揽新增保险业务,原保单继续有效,直至保险期限到期且相关理赔工作完结。同时,为保障客户的权益,公司提供批改、退保、查勘、定损、理算等相关服务。

近年来,史带财险掀起了一波撤裁风波,连续撤销了多家分支机构。早在2022年,先后获批撤销苏州分公司、福建分公司、宁波分公司和安徽分公司。2024年,撤销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总体来看,史带财险在五年内累计撤销了7家分公司。截至目前,史带财险仅保留6家分公司,分别有上海分公司、浙江分公司、江苏分公司、青岛分公司、北京分公司以及广东分公司。

分支机构作为业务的根据地,是保险公司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史带财险却另辟蹊径。对于连接撤销分公司的动作,史带财险曾坦言,是因“业务经营调整”。同时,业内有声音认为,是基于成本把控,提升经营利润的战略调整。

尤为注意的是,2024年,史带财险发布的两则公告显示,自2023年8月1日起,公司已启动互联网个人旅行保险的销售;从2024年3月14日起,又推出了互联网团体人身意外险。且计划于2024年12月1日重启互联网人身险的自营销售。可见,史带财险计划正试图通过线上化转型降低对线下分支的依赖。

长期承保亏损

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起初由18家中资企业联合创立。2011年,美国国际集团(AIG)前董事长格林伯格执掌的史带国际强势入局,通过定向增发拿下20%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此后,史带国际步步为营,逐步增持股份,并于2014年取得实际控制权,公司正式更名为“史带财险”。

背靠国际大腕,走势却差强人意。历年年报显示,2020年—2024年,史带财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99亿元、10.85亿元、8.98亿元、9.97亿元以及10.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05亿元、0.04亿元、0.29亿元以及0.38亿元。

整体而言,五年的经营情况呈现“战略收缩中的微弱复苏”特征,收入与净利润在业务转型、成本控制与市场波动中反复震荡,但规模小、盈利不稳定等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在财产险领域,综合成本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标准线。2024年,史带财险陷入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高至100.81%。此外,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三大业务“责任险、意外险、货运险”集体“翻车”,其中第一大险种保费收入1.22亿元,承保亏损0.06亿元。

自史带国际入主后,公司业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起初,公司试图发挥大股东优势,集中资源发展工程险、水险、责任险方面的技术优势。

现实总是曲折的。2014年起,史带财险着手进行重大业务结构调整。彼时,车险业务占比同比降至66%,标志着公司逐步减少对传统车险业务的依赖。到了2015年1月,史带财险进一步决定暂停除上海以外地区的商业车险业务,并在同年12月彻底退出国内车险市场。

这一系列调整直接导致了保费收入的大幅下滑,从2014年的11.7亿元锐减至2015年的5.97亿元。尽管全力向非车险业务转型,但根据上文经营情况得知,近年经营情况并未产生质的飞跃。

股权变动下的高管空缺

去年年底,史带财险发布公告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补偿”)已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每股2.5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投资”)。若监管正式批准,意味着史带财险或将成为外资全资控股企业。

作为一家中外合资险企,在治理权集中与本土化矛盾之间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尤其体现在人事安排。2021年6月,谭海涛被任命为总经理,仅仅数月之后,即同年8月25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谭海涛不再担任该职务。随后,钟向宁于2021年9月9日正式接任临时负责人一职。但到了2022年,钟向宁也不再继续担任这一角色。直至目前,总经理这一关键职位依旧处于空缺状态。

实际上,公司多位原总经理任期较短,周昊明在职时间不足一年,谭海涛更是仅任职了短短两个月,这反映出外资股东在股权集中后可能倾向于任命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而本土高管在战略执行中易受掣肘。

同时,高管空缺与股权变动叠加,可能会拖累业务转型效率。比如,分支机构持续收缩中,需要稳定的管理层推动,而当前架构或难以支撑长期规划。

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史带财险从车险到全面布局非车险业务,并大力拓展线上渠道。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业务收缩、服务开展受限的制约。对于公司和管理层而言,应直面解决这些问题,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