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26 17:20:19
(原标题:车展观察|车企热衷插混和增程 混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主宰?)
大众汽车也入局增程式混动市场了。在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发布了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该车型基于大众集团全球开发标准打造,CLT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纯电续航达35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大众对增程式混动技术嗤之以鼻,大众汽车中国前CEO冯思翰曾直言增程式混动是“最糟糕的方案”。如今,大众一反常态,开始顺应中国增程式混动的发展浪潮。
“近年来,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势头非常明显,已经在多个市场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增程式技术的发展速度虽然不如插电式混动,但也已经进入了正轨,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其接受度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这些因素促使我们针对不同动力系统进行技术投入和产品布局。”大众品牌全球CEO施文韬在上海车展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发力混动,正成为合资车企继续推动在华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除大众汽车外,通用、日产、本田、丰田等企业也在混动领域加码布局,以多动力形式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无独有偶,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一些新势力企业也从原来的纯电动路线转移到了混动领域,混动、超级混动、超级增程等名词纷纷登场。例如,大型SUV极氪9X在上海车展亮相,该车是极氪首款混动产品,搭载浩瀚超级电混技术,计划在第三季度上市;阿维塔旗中型轿车阿维塔 06正式亮相,新车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共5个版本;理想汽车首款增程式中大型SUV限量版车型ONE Baby Blue也亮相展出;鸿蒙智行旗下大型增程混动SUV——问界M8登场。
不过,在混动大热之下,也有几家企坚持“做自己”。目前,蔚来和长城均未涉足增程式混动。其中,长城汽车称“打死不做混动”,蔚来则坚持纯电路线。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背后,有着车企各自的考量。
车企不同选择背后
“长城汽车拥有顶尖的新能源架构Hi4,为何要给用户妥协‘退步’的增程技术?我们绝不向技术妥协,打死不做增程!”在4月21日举行的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长城汽车一直对增程式技术路线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一种“退步”和“落后”的技术,因为增程式混动技术虽然门槛低、获利快,但涉及能量的二次转换热效率表现欠佳。
那么,为何众多车企仍对增程式混动趋之若鹜?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当前混动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车企都希望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2023年,中国混动汽车销量增长10倍;2024年,混动汽车销量达514.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从2020年的18.3%跃升至40%,大有赶超纯电动汽车之势。
二,混动车型较低的成本,成为车企在盈利压力下向新能源转型的优选方案。近年来,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快充技术已发展到兆瓦级别,但专注纯电动领域的车企普遍面临盈利难题,在生存压力下,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动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对多数企业而言,这既是纯电发展遇阻后的妥协之举,也是新能源行业长期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除比亚迪、理想和赛力斯盈利外,其余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这三家盈利车企均主要做混动车型,其中比亚迪有约一半的销量来自插电式混动车型,理想汽车和赛力斯则聚焦增程式混动。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资本耐心逐渐消退,若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扩张与盈利,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不过,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蔚来管理层对增程式混动车型的成本优势提出了不同看法。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增程式混动并非成本“洼地”。他表示,前几年锂价高企时,纯电动车因锂矿石消耗量大导致成本偏高,如今锂价回落,纯电车型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
“我们测算过,跟乐道L90同级别的增程车,一套增程相关的零部件,纯采购成本可能要两万多元;如果生产100万台车,那么成本就是200多亿元。而备受大家讨论的蔚来换电体系,从十年前到今天总投资也不过一百个亿。”秦力洪表示。因此,蔚来认为 “纯电+换电” 模式才是更优的 “增程” 解决方案。
纯电与混动争议再起
关于是否布局混动领域,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混动车型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纯电与混动谁才是未来技术方向,这一近十几年里一直存在的争议,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再度成为受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2000年前后),技术路线尚不明确,纯电和混动均被视为潜在发展方向。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首次明确将 “纯电驱动” 作为战略方向,混动则被定位为 “过渡技术”,形成 “纯电为主,混动为辅” 的格局。同时,政策在补贴上向纯电车型倾斜,使得国内车企纷纷集中资源发展纯电动汽车,对混动技术的投入相对较少。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并于2023年正式退出,市场主导下的产品格局发生巨大转变。混动车型凭借更低的里程焦虑,以及在充电基础设施依赖、冬季续航、电池安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实现高速增长。尤其是增程式混动,因几乎无里程焦虑且成本可控,成为车企研发的热门方向,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成绩。
数据显示,2024年,纯电、插混、增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0%、30%、10%,也即混动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0%。在2024年的个别月份,混动车型销量甚至超过纯电车型,这一现象被视为混动车型崛起的信号,也引发了“纯电将死” 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2025年插混市场份额有望从30%提升至40%左右,增程维持在10%。照此趋势,纯电份额将缩窄至50%左右。他还指出,未来几年,插混车型份额可能进一步从40%提升至50%,纯电份额则回落至40%,即插混或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技术路线,纯电次之,增程再次之。
但也有观点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固态电池的问世将冲击燃油车和混动车市场,使得纯电市场仍是市场霸主。固态电池具备续航超1000公里、充电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各大车企和电池生产商都在积极研发。欧阳明高透露,2027年固态电池有望量产装车,届时纯电汽车或实现逆袭,重夺70%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固态电池尚未找到完美技术路线,且成本居高不下,其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受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纯电和混动究竟谁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和终极形态,目前尚无定论。此次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集中推出混动车型,是汽车销售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种动力类型的车型或将并行发展,共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施文韬表示,就车型尺寸而言,增程式动力系统可能更适用于中大车型,在这些车型上可以更好地平衡续航、性能与成本。未来在大众汽车品牌的ID. 家族中,大众可能会探索将增程技术应用于全球市场的可行性。对于小型车而言,纯电驱动则仍具有显著优势。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则表示,预计在未来6至8年内,增程式技术依然会拥有一席之地,不过这一判断的最终验证权在消费者和市场手中,而非由车企单方面决定。因此,车企必须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以便及时响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经济观察报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