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10 10:10:06

(原标题:【首席观察】中国央行的“出击”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

非常时期非常政策。

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反复强调“需要更多数据”,而人民币汇率在“五一”假期表现出足够的底气时,中国央行率先出手,宣布“双降”(降准与降息),宽松政策先于美联储落地。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政策操作利率10个基点,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将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10项增量政策。

 这10项政策可归为三大类: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直接增加流动性供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二是价格型政策,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40%、结构性工具利率大幅下调至1.50%,降低资金价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三是结构型政策,强化对科创、养老、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体现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取向。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护航外贸系列政策”“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拓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范围”“制定科技保险发展意见”等8项增量政策。

 证监会打出“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三大方向组合拳,包括强化中央汇金公司平准操作、推动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完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展科技创新债券、引导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等具体措施。

 与以往政策相比,此轮政策既有利率的“全面降”,又有工具维度的“多点发力”,更有三大金融管理部门“同频共振”的协调机制,打破了市场对“政策滞后或犹豫”的疑虑。

 上述政策宣布当日,外交部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其间与美方举行会谈。商务部就此表态称,“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2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0%不变。这是美联储连续三次会议选择了“按兵不动”。自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虽已三度降息,累计下调了100个基点,但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已陷入观望期。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美国经济正陷入一个由内而外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关税压力推升通胀预期,压缩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而在高利率环境下,财政赤字与增长压力持续加剧,特朗普政府则向美联储施压以求降息。这种干预正在动摇市场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信心,反而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恶化美联储的政策困境。

程实认为,美联储“静观其变”的窗口正日益逼仄,若持续犹豫,可能会错失对冲经济下行的最佳时点。美联储目前仍维持高度谨慎的政策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