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保定银行增资至59.8亿!″补血″更要″造血″,信贷优化或为关键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7-04 13:14:00

(原标题:保定银行增资至59.8亿!″补血″更要″造血″,信贷优化或为关键)

【来源:机构之家】

7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公告表示,河北金融监管局经审核、已批复同意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定银行”)增加注册资本7.1亿元,由52.7亿元变更为59.8亿元。

基础图表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目前,通过发行可转债、金融债等方式而增加自身资本实力已在银行业界渐成潮流。而本次保定银行则是直接增加注册资本,这一增厚“血条”之举无疑将明显增强保定银行资本实力,有利于该行的业务发展稳健行远。

保定银行股权变更之后,再获增资批复

据该行官网介绍,该行的前身为保定市城市信用联社,并于2008年7月改制为保定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经国家银监会批准后正式更名为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的首家城商行,该行由地方财政、企业和自然人共同投资入股。

该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动作,其实从去年末就已开始。今年1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了该行的股权变更方案。具体地:保定市财政局增持8.05亿股,持股总数达10.4992亿股,占比19.92%;涿州市财政局受让总计3亿股,持股比例升至5.69%;保定交通发展集团受让总计受让5.35亿股,受让后合计持有8.32亿股,持股比例达15.79%。

经年初增资扩股后,该行注册资本已增至52.7亿元、国有股权占比达到80.32%,保定银行的股权结构也实现了质变,从原本的股权分散、转变为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银行。本次再行增资后、则注册资本将达到59.8亿元,进一步夯实了该行的资本实力。

但该行对于经营业绩的披露,只更新至2023年年报。保定银行期末总资产为1574.49亿元、同比增速13.91%,当期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下滑达13.4%,而归母净利润则为4.79亿元、也同比下滑19.01%。

至于绩效指标,净息差为1.9%、同比缩小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2.52%、同比缩小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2.28%、同比提升6.37个百分点。

面对该行较高的风险水平、相对较为薄弱的风险抵御能力,在业务层面增资扩股、对于该行的稳健经营也颇有益处。

走出业绩瓶颈,关键在于信贷业务

保定银行目前由李建树担任董事长、女将陈桂兰担任行长,两人均于2021年12月走马上任、搭档至今已超过三年半之久。

图片系保定银行现任董事长李建树

其中李建树出生于1972年12月,从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石家庄市汇融农村合作银行、光大银行石家庄分行、河北银行等一路走来,最终担任保定银行董事长。

而行长陈桂兰出生于1971年7月,早年在当地的建设银行工作,并最终升至建设银行保定分行党委副书记,后转战至保定银行担任党委副书记、行长。

注:历年保定银行营收利润情况一览;单位:亿元;

基础数据来源:Wind。

保定银行历年的发展情况,在2015年以来的营收、利润走势中可谓是一览无余。

2019年开始,不但营业收入起伏徘徊,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四连降。2019年该行的归母净利润还有12.03亿元,到了2023年则为4.79亿元、仅为2019年的39.82%。

对于该行而言,增资扩股进行“补血”固然是一种“救治”,但找出经营治理的问题所在或许才是“治本”之举。除该行包括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在内的广义投资净收益,从2020年的15.71亿元、降至2023年的8.44亿元,利息净收入缺乏稳定性也影响颇深。

注:历年保定银行营收、利息净收入情况对比;单位:亿元;

基础数据来源:Wind。

投资收益或许更多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但该行的利息收入却也波动较为明显。从2018年的2.41亿元、增至2022年的24.59亿元,短短数年竟暴增至原来的10.2倍!但2023年,又降至17.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7.39亿元。

故而,在增资扩股的同时、保定银行同步需要的或许先是稳定该行的信贷业务,确保利息净收入的稳定、然后再谋增长。

2023年末,该行贷存比仅为58.05%,贷款需求相对不足、需要付息的存款相对过剩,这也会拖累该行净息差收入的增长。如何找到贷款需求的突破口、或许将是保定银行后续的业务重点之一。

同时,该行的贷款不但相对规模偏小,资产质量也值得关注。

据Wind披露的保定银行2023年数据,该行期末不良贷款总额为19.75亿元、同比增加0.63亿元,不良贷款率则为2.52%、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同期42家A股上市行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郑州银行也仅为1.87%。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的总额仍在增长、不良率表面的下降实则是贷款“分母”扩大所致。

对于保定银行而言,增资扩股固然是一种契机、对自身实力的增强,但在增厚“血条”的同时,对症下药、解决好上述信贷业务痛点或许也必不可少。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