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07 16:34:50

(原标题: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7 月 5 日,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 “玉良 ——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览遴选了潘玉良各时期代表作品 70 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勾勒出潘玉良丰富的艺术生涯。

合手书自画像 91×64cm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不仅擅长油画,彩墨、素描也独具功力,还涉猎雕塑、版画创作,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独特风格,享誉画坛。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 “奉献国人”,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自画像 1941 彩墨 油画 毛绒 画布

潘玉良的身世与创作历程

潘玉良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幼年便经历诸多不幸,曾一度沦落风尘。所幸她遇到了潘赞化,在潘赞化的帮助下,她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开启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之路。潘赞化支持她学习绘画,送她进入上海美专学习,1920 年 9 月,她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 11 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取的第一批 12 个女生之一,迈出了中国女性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一步。之后又资助她前往法国、意大利深造。这段经历对潘玉良的艺术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让她有机会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绘画理念和技巧。

蓝衣贵妇 1942 油彩 画布


在留学期间,潘玉良接受了系统的西方艺术教育,她深入学习了印象派、野兽派等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技法和理论,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源,始终在探索如何将东方艺术的韵味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1925 年,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她的油画作品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会,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在国际艺术舞台初绽光芒。1928 年,潘玉良学成归国,9 月即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同年 11 月,“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 在上海开幕,这是中国女性的第一次西画个展,其作品凭借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后,她在国内积极参与艺术活动,1929 年 —1935 年长期担任国立中央大学西画教授,成为那个时代 “中华女子作家之冠”,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贡献力量。但由于当时社会对她过往身世的偏见,潘玉良在国内的艺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37 年,她再度前往法国,在巴黎继续她的艺术创作生涯,直至 1977 年在法国逝世。

MOONLIGHT SONATA 1950 油彩 画布


潘玉良的创作理念:中西融合的艺术追求

潘玉良的创作理念核心在于 “合中西于一冶”。她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印象派对于光线和色彩的独特理解,以及野兽派对于色彩表现力的大胆追求,都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她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内心深处始终有着对东方文化的眷恋和热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运用、意境营造以及对神韵的追求,成为她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玩扑克的女人 61×46 cm

她认为艺术不应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而应博采众长。在她看来,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在色彩、光影和空间表现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中国绘画则强调笔墨情趣、意境表达和对主观情感的抒发。潘玉良试图将两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具有西方绘画的生动性和立体感,又蕴含东方绘画神韵和意境的新艺术风格。这些探索让潘玉良开辟了一条中国女性绘画的崭新道路,证明了男性可以走的西画之路女性同样可以成功。她的油画造诣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中首屈一指,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女油画家和现代美术教育家。她一生在油画、白描、彩墨画、雕塑、版画等诸多领域都成就颇高。仅就这点而言,同时代的其他女性艺术家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她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用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和结构,使画面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彩墨画中,她又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大胆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变化,打破了传统彩墨画较为单一的色调。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基于她对中西绘画深入理解后的有机结合,是她对艺术创新的勇敢尝试。

人物画:细腻情感与独特造型

潘玉良的人物画涵盖了自画像、女肖像和女人体等多个题材。在自画像中,她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比如作于 1940 年的《自画像》,画中的潘玉良身着黑色素花旗袍,头部侧仰优雅端坐,桌上瓷瓶插着色彩明艳的菊花,与她交相呼应。她的人物神态迷离和哀愁,与旗袍一起共同展现出浓厚的东方古典韵味。在这幅画中,中国画的元素更接近于松弛的水墨意象,优雅的线条顺应勾勒之物的本色加以反复变幻,轻灵之感若有似无;同时,色块与线条之间营造出微妙的错位,又极富写意效果。

 在女肖像画中,她善于捕捉人物的微妙神情和独特气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神情各异,或忧郁、或沉思、或温婉,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她常常大胆创新,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一些作品中,她会用鲜艳的色彩来描绘人物身旁怒放的鲜花,与人物忧郁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张力。

自画像

女人体绘画在潘玉良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学院派古典写实手法到 “合中西于一冶” 的融合求变,女性人体绘画贯穿于她一生的艺术之路。她早期的女人体绘画受到西方学院派的影响,造型精准,注重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准确描绘,同时也通过细腻的色彩表现人体肌肤的质感和光影变化。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她逐渐融入东方艺术元素,在白描和彩墨女人体作品中,以中国书法的线条勾勒对象的外部轮廓,用墨线的变化去把握对象形体和质感。在背景的处理上,她突破了传统文人画 “布白” 的理念,用交织重叠的短线组成肌理,加上擦染做出油画般的多层次的背景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技法去反映空间的虚实和光影,突显主体对象,增加画面的厚重感,既表现物象的客观与真实,又反映自己对于生活的现实思考,极富古典的东方神韵。

裸女 1952 综合媒材 纸本

风景画:中西合璧的诗意表达

潘玉良的风景画同样体现了她中西融合的风格特点。无论是描绘中国的壮丽河山,还是欧洲的异域风情,她都能以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与女性特有的感官视角相融合来表现创作主题。

巴黎达累奇亚大街 油彩 画布

在色彩运用上,她充分吸收印象派的理念,强调环境对光线的影响,注重画面色彩呈现与所见自然对象之间的协调关系。例如,她会用明亮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阳光明媚的场景,用柔和的色调来描绘宁静的田园风光,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她又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景物的布局和取舍,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在笔触上,她既有西方绘画中豪放、洒脱的笔触来表现景物的质感和动态,又有中国绘画中细腻、含蓄的笔触来勾勒景物的轮廓和细节,使画面既有西方绘画的生动性,又有东方绘画的韵味。

小桥流水 布面油彩 45×54cm

静物画:色彩与形式的创新

潘玉良的静物画在色彩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油画静物中,她运用线条塑造法,借鉴塞尚式的色彩体块塑造和梵高式的色彩线条塑造,使静物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质感。她善于利用典型的表现主义主观性色彩来粉饰客观对象,将并不十分搭调的物品统一于一个和谐的氛围与色彩关系之中,色调支配完整规范。

在彩墨静物画中,她则运用油画技法,充分发挥西画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手法,同时结合中国画的线条表现,用笔自由流畅,色彩丰富且搭配和谐。例如,在一些作品中,她会将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罐子、插满油画笔的容器等物品组合在一起,整体格局虽略显拥挤,却流露出一种带有戏剧矛盾冲突般的张力与美感,中国绘画工具、书法线条加上西方的造型原理和油画创作理念、技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墨画风格,为中西艺术交融展示了新的成功的方向。巴黎东方美术馆馆长叶赛夫曾说:“潘夫人应时代潮流迈进,而绝未改变其对艺术的见解,独立于具象与抽象两派之间。她用中国书画的笔法,来形容万象,对现代艺术贡献良多。” 令人遗憾的是她本人没有用文字表述过彩墨画创作历程和艺术思想,因此我们现在只能结合作品去了解她的创作轨迹。

潘玉良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备受关注,其作品价格不断攀升,体现了市场对她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2019 年,潘玉良的油画《双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 1840 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创作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画面中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正在翩翩起舞,人物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融合了东方的文化韵味和西方的绘画技巧,展现了潘玉良成熟的艺术风格。


2021 年,她的一幅《自画像》在拍卖市场上以 2920 万元的高价成交。这幅自画像不仅是她对自己形象的描绘,更是她内心世界的展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作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她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早期留学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她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精湛技巧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深深打动了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使得她的作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潘玉良最大的成就之一在于创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独特艺术风格。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西方艺术思潮大量涌入,国内艺术家面临着如何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难题。潘玉良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成功地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东方艺术神韵相结合,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她的这种创新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典范。

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潘玉良在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脱颖而出,为女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以女性的视角和细腻情感,描绘了众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魅力。她创造的多个中国第一,如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首批女学生、首位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的中国画家、首位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女主任等,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打破了当时艺术界的性别壁垒,证明了女性在西画领域同样能取得卓越成就。她的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具有高超水准,更在思想内涵上为女性发声,打破了传统艺术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激励了更多女性投身于艺术创作,推动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

 

青甁红菊 1950 彩墨 纸本 74.09×55.3 cm


潘玉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享有较高声誉。她的作品多次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展出,并获得多项荣誉。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赢得了尊重和认可。她在西方现代画坛中坚守自己的艺术风格,践行着中西融合的理想,成为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提升了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黄菊瓶花 1966 彩墨 设色纸本

潘玉良以其传奇的身世、独特的创作理念、多元的作品风格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鲁迅博物馆的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潘玉良艺术世界的绝佳机会,让我们得以领略这位杰出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白猫 布面油彩 45×54彩墨cm
北极熊 布面油彩 46×54cm
饲养场 布面油彩 45×53cm
三人头像 1940年 布面油彩 60×50cm
纳凉 1939年 布面油彩 54×46cm
白牡丹 布面油彩 49×64cm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