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5-07-25 09:55:00
(原标题:告别“酒企标签”?茅台10亿科研押注什么?)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在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茅台又有大动作。7月22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将与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茅台此番重金布局,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整合资源,构建科研“强磁场”
一直以来,茅台在白酒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面对新的市场趋势,整合资源成为必然选择。此次成立研究院公司,茅台意在将公司内外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从内部来看,茅台多年积累的酿造工艺、人才团队、实验数据等宝贵资源,有望在研究院的平台上实现更高效的流通与协同。不同部门之间以往相对分散的科研力量,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比如在酿造工艺研究上,原料选取、发酵过程、勾调技术等环节的研究人员可以更紧密地合作,从整体上优化酿造流程,提升产品品质。
在外部,茅台与众多高校、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潜力。此前,茅台已与清华大学、华大集团等顶尖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研究院公司成立后,将成为连接茅台与外部科研力量的稳固桥梁,吸引更多前沿科研成果向白酒产业流动。以生物科技领域为例,借助外部科研机构在基因测序、微生物研究等方面的优势,茅台可以深入探索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奥秘,为优化酿造工艺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内外资源的整合,如同构建了一个科研“强磁场”,不断吸引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为茅台的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成果转化,为品质提升“加速度”
聚焦主业发展与白酒酿造技术的成果转化,是研究院公司的重要使命。茅台的传统酿造工艺传承千年,但在新时代,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深度融合,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研究院公司将致力于把科研成果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白酒酿造技术方面,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开发出更精准的发酵控制技术,提高发酵效率和酒的品质稳定性。在产品品质提升上,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白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而优化勾调配方,使茅台酒的口感更加醇厚、独特。
成果转化不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还延伸到产品创新。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研究院可以基于市场需求,开展新产品研发,如开发低度、健康型白酒,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在包装设计、防伪技术等方面,也能借助科研成果实现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创新融合,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茅台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路径,也为其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在科技创新方面,研究院公司将在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发力。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如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功能性成分,为开发保健型白酒产品奠定基础;在环保技术方面,致力于研发更环保的酿造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在新材料应用方面,探索新型包装材料,提升产品的包装品质和环保性能。
产业创新则体现在拓展产业边界、构建新的产业生态。茅台可以凭借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向上游,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合作,开展原料种植技术创新,确保原料品质;向下游,开发与白酒相关的衍生产品,如酒文化周边产品、酒类品鉴服务等,拓展盈利增长点。同时,通过产业创新,与其他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如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打造酒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消费者体验茅台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证星持股追踪
2025-07-26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07-26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07-26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07-26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07-26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07-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