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药明康德2025年中报出炉:208亿营收,在风暴眼中注入一针强心剂

来源:时代财经

媒体

2025-08-05 20:04:11

(原标题:药明康德2025年中报出炉:208亿营收,在风暴眼中注入一针强心剂)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苏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日前,CXO行业龙头企业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发布2025年年中业绩,这是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也是药明康德在极速变化的创新药市场中投入的一枚定心丸。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营收为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此外其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加24.2%;归母净利润则为85.6亿元,同比上涨超100%,为101.9%。

截至今年6月底,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为566.9亿元,同比增加37.2%。而仅在今年第二季度,药明康德整体收入就达到了111.4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24.9%。这也是首次在第二季度达到百亿元营收规模。

药明康德表示,“持续稳健的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在‘跟随分子’和‘赢得分子’的双重驱动下,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小分子CRDMO管线高效转化,不断引流高质量分子,推动业务持续发展。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D&M管线累计新增分子412个;截至2025年6月底,小分子D&M管线总计3409个,其中商业化和临床Ⅲ期阶段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增加8个项目。”

受此业绩变化影响,7月30日公司股价均创下三年来新高。截至当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报收于98.95元/股,H股则报收于112.00港元/股。

财报数据和股价的变化也折射出了药明康德短期业绩重心的调整及布局,以及行业长期的增长路径。一份财报,或许能透视,一家企业的发展脉络,以及背后CXO行业发展的信号。

这一业绩增长也为药明康德全年业绩调整打下基础。药明康德对外表示,其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整体营收上调至425亿~435亿元,持续业务收入增速则调整至13%~17%。

在极速变化中寻找确定性

过去一年,药明康德以及背后的创新药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市场均在变动。

生物安全法提案、美国处方药降价、全球医药市场交易额急速上升,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整个医药市场喜忧参半,不确定性骤增。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以“帮助创新、创业者降低研发门槛,提升研发效率,推动更多新药、好药早日问世,造福全球患者”立世。作为一家集聚CRDMO业务模式的公司,其赋能全球30多个国家的约6000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涉猎小分子CDMO管线、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以及测试业务(WuXi Testing)、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等多个层面。

过去一年多时间,美国众议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提案》风波不停,持续影响着药明康德以及其他相关企业。

但在风波之初,药明康德就强调,其在过去不曾、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他们始终秉持“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哪怕近期遭受一些并无根据且具误导性的无端指控,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会有任何动摇。

事实证明,美国《生物安全法提案》并未持续长期地影响企业的战略。在今年3月18日药明康德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其高管就表示,截至目前,在美国新一届国会里,尚没有听到有任何关于这个法案相关的提议。

在拟议法案扰动下,为了员工可持续性工作、确保客户及患者得到不受中断的服务和及时救治,药明康德也做出了相应的动作。2024年年底,药明康德出售了WuXi ATU美国及英国业务。其表示,此次交易符合公司“客户第一,患者第一”的核心行为准则。这是一个关乎生命与责任的选择。对药明康德来说,挽救患者的生命,远在商业利益的考量之上。

据最新的半年报披露,WuXi ATU业务的中国运营主体也将以现金转让方式转让,目前这一出售交易已经完成,相应的公允价值共1.46亿元。

当下,业绩的增长更为药明康德再注入一剂强心针。

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拿下了20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6%;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其营收就超百亿元,为111.4亿元,持续经营务收入为110.5亿元。这也是药明康德首次在第二季度达到百亿元的营收规模,亦再次实现双位数增长。

无论是化学业务板块、还是测试业务板块和生物学业务板块,业绩均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化学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为药明康德带来163.0亿元的营收,同比33.5%;亦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上半年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持续提升至49.0%,同比提升5.2pts。

一方面,小分子CDMO管线持续扩张,截至今年6月底,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到3409个,包括76个商业化项目,84个临床Ⅲ期项目,368个临床Ⅱ期项目,2881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商业化和临床Ⅲ期阶段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增加8个项目;另一方面,药明康德正在持续扩增小分子产能建设,2025年3月,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万升。

面对外部波动,药明康德方面仍以客户需求和患者利益为核心,才能取得这份优异的“成绩单”。

当下,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仍处于不确定性节点,而CXO市场也尚未恢复昔日的高光时刻。当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普遍收缩的态势显现,医药行业,尤其是CXO企业更要锚定自身的目标,在不确定中中寻求确定性。这也为药明康德接下来布局做铺垫。

当短期目标实现,下半年如何保持?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全球医药产业最核心的风口指向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目前在成人2型糖尿病、减肥等多个疾病领域应用广泛,是诸多医药企业主攻的对象。

作为集聚CRDMO商业模式的药明康德,很早就加入这一赛道,并深入布局,将其纳入药明康德的业务核心。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TIDES业务,即寡核苷酸和多肽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其新增产能逐季度爬坡,今年上半年TIDES业务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从单季度来看,该业务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27.9亿元,再创单季度新高。截至6月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此外,在D&M服务客户数方面,已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16%;在产能方面,公司亦在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万升。

这背后正是多肽业务以及GLP-1市场快速发展的事实。诺和诺德与礼来制药的财报显示,GLP-1类产品销售额仍趋于向上。其中,诺和诺德大单品司美格鲁肽凭借78.64亿美元的销售成绩,在今年一季度超越默沙东的K药,登上全球药品销售榜榜首;替尔泊肽在今年一季度则为礼来贡献了61.5亿美元的销售额,占到礼来第一季度收入的约48%。

药明康德正是全球多肽类药物的主要服务商之一。根据公司在JPM大会上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平台的GLP-1项目管线至少已有20个。根据近期《自然》旗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的一篇综述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40款多肽疗法已进入3期临床阶段,不仅限于糖尿病领域,还包括罕见病、传染病、眼科疾病、癌症等多个领域。

在王牌单品频出的赛道里,药明康德能做的就是提早布局。

实际上,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于2011年就布局了多肽业务,在2018年正式推出包含多肽、寡核苷酸及相关化学偶联物的新分子业务平台WuXi TIDES,2019年投产建设500升的多肽规模化合成关键设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

在2023年,药明康德就将多肽产能在12个月内扩建了2万升;到2023年年底,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为3.2万升;在2024年底,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则增加至4.1万升。

一个业务的飞速成长亦是药明康德整体战略布局的缩影,也反映出药明康德提早布局策略的成功。

GLP-1风口已然兑现。不过,药明康德一直以来的目标都很清晰,无论未来风口在哪里,他们所独有的CRDMO商业模式,都会使得公司尽早参与其中,不仅是GLP-1类产品,亦涵盖疼痛、PCSK9、自免类等多条管线。

事实上,业绩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公司层面,亦体现在股东回馈层面。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表示,其已经完成派发现金分红合计38.4亿元,包括2024年度分红28.3亿元以及2025年特别分红10.1亿元。2025年以来,“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规模达到将近70亿元。此外,药明康德宣布了历史上首次中期分红,共计约为10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建能力、扩规模,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我们也愿与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助力更多创新疗法早日问世,造福全球病患。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伟大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