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16 16:20:43
(原标题:股市赚钱效应:存款搬家,券商抢客)
近期A股迭创年内新高,带动赚钱效应增加,引发存款“搬家”潮。
8月14日,一家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支行的零售业务员工胡佳向记者透露,这两周,多名客户将大额存款转到另一家银行的账户,只因后者直连了证券投资账户。此外,也有客户不再续存,转而将到期存款转投基金等理财产品。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APP(移动应用程序)上,大额存单转让的需求在增加。
投资者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宁可吃点亏,也要贴息将大额存单转让出去,希望能尽快取回资金投资股票,抓住这波股市行情。
新一轮存款“搬家”潮涌,也体现在金融数据里。
8月13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但是,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当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浙商证券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是驱动近期居民存款搬家,令非银存款较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唐广华指出,随着利率持续下行,存款与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收益率价差扩大,居民和企业资金转向收益更高的非银领域,推动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
银行员工揽存压力
胡佳直言,近期支行领导天天都在督导工作,一方面要求零售业务一线员工加大力度向客户推介贵金属实物产品购买优惠券或者加息券等服务,尽可能留住个人客户的存款,另一方面要求对公业务一线员工每天至少跑3家企业,加大贷款推介力度,通过以贷养存做法对冲存款搬家压力。
5月下旬大型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曾引发一轮存款搬家潮,所幸在6月末逐步平稳。“没想到近日股市迭创年内新高带动赚钱效应增加,令存款搬家很快卷土重来。”胡佳表示。过去3周,她天天遇到不少客户要么将存款转移至直连证券投资的银行账户,要么将到期存款转投基金等理财产品。
她告诉记者,自己也打算去投资权益类产品,毕竟,当前部分大型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创下历史低点,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仍有2.1%,但受益于A股指数持续攀升,不少证券投资公募基金产品过去1个月的收益率更高。
2025年7月,沪深300指数单月涨幅达到3.54%,带动境内500余只FOF(基金中的基金)产品的当月平均收益率提升至2.69%,其中不少绩优FOF公募基金的单月回报率超过8%。
普益标准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较6月大幅增加逾5500亿元,考虑到当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粗略计算,不排除剩余5500亿元住户存款减少额中,有相当比例流向股市、证券投资基金、券商权益类资管产品等领域。“近期银行营业部最忙碌的,是理财经理。”一家城商行华东地区支行的对公部门人士徐勇告诉记者。过去一个月,每天都有不少存款到期的个人客户找到理财经理,询问证券投资基金与含权理财产品的投资机会,不想错过这轮股市赚钱效应。
招商证券分析师王先爽指出,历史经验显示,每轮牛市都会伴随银行存款向资本市场的转移。
面对新一轮存款“搬家”,胡佳直言自己的揽存压力又增加不小。“以往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会通过加大礼品赠送力度,吸引中老年用户存款,但近期银行叫停了礼品赠送揽存做法,我们突然感觉揽存考核指标几乎难以完成。”她坦言。
徐勇向记者透露,目前分行领导寄希望对公存款增加,“对冲”零售存款搬家压力。
近期,徐勇所在的支行管理层还要求对公业务一线员工努力说服更多企业在本行设立代发工资、贸易资金结算账户,以撬动企业活期存款增加。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徐勇找了不少老客户“帮忙”。但这些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看到股市赚钱效应来临,更愿意将这笔资金投向股市获利。“我们建议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投资范畴纳入更多绩优证券投资类公募基金,满足这些企业的最新投资偏好。但银行内部基于投资风险控制的考量,至今仍未落实这些建议,导致我们光靠人情世故,很难吸引企业设立代发工资或贸易资金结算账户,吸收新的对公存款。”徐勇直言。
券商拓客“喜中有忧”
随着存款搬家流向股市,券商经纪部门迎来“扬眉吐气”时刻。
8月14日,一家券商华东地区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刘鹃向记者透露,过去1个多月,她已完成第三季度全部考核指标,包括新增有效客户数、累计开发客户资产、累计开发创收等指标。“但是,股市赚钱效应也令整个券商行业获客竞争压力骤增。”她坦言。为了抓住客户资源,部分券商经纪业务员工私下打起佣金价格战,给予代销私募证券投资产品返点,导致她的多位高净值客户差点流失,成为别家券商的“新客户”。
过去2个月,刘鹃坦言自己工作压力轻松了一些。
她每个季度需完成12个新增有效客户,累计开发客户资金规模800万元(包括个人证券账户新增存入资金等),累计开发创收2万元(包括客户证券交易佣金收入等)。
“若在以往股市低迷期间,每个季度要完成这些考核指标的难度不小。我得天天拓展新客户拉来新资金,以及联系老客户增加股票交易频率满足创收指标。”刘鹃表示。
近期,一位企业家老客户旗下众多员工打算炒股,这些员工通过刘鹃完成证券开户并转入了资金,一下子帮助她完成了多项考核指标。
此外,刘鹃还轻松完成了多笔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给业绩考核“加分”。
“以往,自己向高净值客户推荐私募证券投资产品,他们担心股市回调而选择观望。近期他们主动联系我,要求推介绩优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并很快决定认购,给自己带来了数百万元的客户资金保有量与产品销量。”刘鹃说。
一家国内大型券商的财富管理部主管向记者表示:“股市赚钱效应令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迎来阶段性‘好日子’。我们要求财富管理部门新员工在半年内平均累计开发客户净资产达到300万元,带来3万—4万元创收(包括代销私募产品、券商资管产品的认购费与管理费收入)。此前我们担心这项考核任务比较重,新员工淘汰率较高,但随着近期股市赚钱效应增加,不少新员工已完成这项考核指标,甚至个别员工吸引高净值客户认购的私募产品金额超过千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日子”,一家中等规模券商的财富管理部员工却表示,内外部竞争压力也在相应加大。在内部,营业部管理层开始张贴员工业绩“龙虎榜”,要求大家避免名次靠后,努力抓住当前股市赚钱效应与资金流入机会拓展更多客户资源与业务量,令每个员工每天都生怕“掉名次”被督导;在外部,同行之间的客户资源争夺战趋于激烈。
上述财富管理部员工告诉记者,近期一家大型券商拥有知名量化私募基金新发产品的认购额度,导致两位高净值客户“改换门庭”,令她的客户资金保有量骤降。所幸她通过朋友资源,吸引三位高净值新客户认购了其推介的私募产品,才确保客户资金保有量符合季度考核要求。
上述国内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主管直言,当前券商财富管理行业普遍采取“高激励+高淘汰”机制。在这种运作机制下,每逢股市上涨行情与赚钱效应来临,大家都会采取各种手段多获客多做业务,力争获取高薪酬+不被淘汰,但这也导致市场竞争过度“内卷”,各类擦边球违规操作乱象此起彼伏。
“近期,部分券商正在强化考核排名机制驱动财富管理业务扩张,部分考核排名靠后的员工只能寻找身边亲戚朋友认购私募产品或券商资管产品冲业绩。但这些亲戚朋友没有达到合规投资者认定标准,都是通过拖拉机账户或代持方式认购私募产品,一旦未来股市波动令这类私募产品净值下滑或投资亏损,这些员工可能将面临亲戚朋友问责压力,甚至因违规操作而工作不保。”上述国内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主管指出。
虽然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刘鹃还是打算趁着这轮股市赚钱效应积累更多客户资源,未来若股市调整导致业务考核压力加大,这些客户资源的逐步转化或能减轻她的工作压力。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