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18 23:22:32
(原标题:黑马银河:“抄作业”之外,吉利的新能源反攻术)
3年前,比亚迪凭借新能源车超越吉利,拿下了国内自主车企“一哥”的宝座,随后吉利与比亚迪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今年,新能源赛道成为吉利扭转战局的关键——其新能源渗透率以51.5%超越行业均值,拉动上半年总销量达到140.9万辆,而比亚迪同期销量为214.6万辆。
就市占率而言,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吉利目前的市占率为10.4%,距离第一名14.77%仅差4个百分点,而去年这一差距是8个百分点。
尽管就新能源市占率而言,吉利与比亚迪仍有差距,但这一增势让吉利保有信心。“我们现在在新能源产品市场还有很多细分市场空白点,只要空白点补上,我相信我们跟第一名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反超。”桂生悦在吉利中期财报业绩会上表示。
这份反攻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吉利银河这匹“黑马”。作为仅成立两年半的年轻品牌,银河在年初便立下“年销百万辆”的目标。
今年1月至7月,吉利银河品牌已经销售了64.3万辆新车,同比暴涨556%,不仅完成品牌年度目标的64.3%,更助推吉利新能源高歌猛进。自去年10月银河星愿上市后,这款产品今年上半年销量突破 20 万辆,直接拿下中国车市销量冠军,“黑马”势头可见一斑。
从“摸着比亚迪过河”到放下“技术执念”
吉利银河的快速崛起,绕不开“对标比亚迪”的标签。
一位汽车工程师向《21汽车》直言,吉利银河是“摸着比亚迪过河”,价格上精准卡位、连技术命名都有些相似,比如吉利的混动系统雷神EM-i对标的是比亚迪DM-i。此外,吉利银河“纯电+插混”双线布局的思路,也与比亚迪的成功路径高度重合。
平安证券在年初一份报告中指出,过去几年吉利汽车在主流新能源市场转型不顺,2024 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全面对齐龙头,发布多款爆品车型,迈向规模效应期。
插混赛道的调整,是吉利“对齐”策略的核心体现。虽早已意识到插混的风口,但吉利对插混的探索却是波折的。
2014年,吉利开始研发CHS混动平台,其实该平台基本上是基于丰田THS混动系统平台设计,而吉利到2017年才推出基于CHS混动平台的第一款混动车型——帝豪PHEV。
随后几年,吉利在插混领域的早期转型并不顺利:2018年推出的ePro插电混动平台市场反响平平;2021年发布的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虽技术突破,但未形成规模效应;至2023年迭代至雷神电混8848系统时,仍因成本与可靠性问题未能打开局面。
彼时,比亚迪DM-i采用单档混动设计,简化机械结构并实现高度集成化,吉利采用的是三挡混动系统,相比起来并没有价格优势。
此外,吉利长期追求“驾控质感”,当时吉利采用的是油车为主的CMA架构,搭配部分铝合金底盘等高价配置,但消费者对混动车的核心需求是“低油耗+性价比”。
目前,比亚迪的插混技术DMi已经进化到第五代,热效率已经达到46.06%,NED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2.6升。搭载这一技术的秦L DM-i售价仅在9.98万元至13.98万元区间。
比亚迪已抢占了日系车企的“省油市场”。今年上半年,日系品牌的市占率跌至9.6%,而比亚迪同期的市场份额则升至20.5%。
直到放下多档插混的“技术执念”,吉利才找到破局点。
如今,银河品牌主打的雷神EMi混动系统,改用单档EM-i混动,零部件复用率提升,搭配吉利自研神盾电池和碳化硅电驱,精准对标比亚迪的DM-i,整个技术降本的幅度更大。
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整合,也为技术在终端市场价格的下探带来了可能。
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在中期财报会上介绍,2025年上半年吉利的研发总投入达83亿元,较上年同期投入91亿元相比优化了8.6个百分点,同时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由7.7%下降至5.6%,降幅达28%,反映了研发效率的提升。
把技术价格打下来后,银河的车型也精准对标比亚迪的价格舒适区。目前,吉利银河品牌主流在售车型主要集中在5万至15万元区间,已上市的插混车型就包括银河L6、L7、星舰7、星耀8和A7,在售的纯电车型仅有银河E5和星愿两款车型。
将插混技术进行变现,抢占日系车市场份额,吉利瞄准了目标。
“行业现在插混的发展思路同质化严重,每个主机厂都在做细分差异,吉利的差异化体现在注重操控和性能。”一位吉利汽车工程师告诉《21汽车》。
去年10月,吉利发布了雷神EM-i超级电混,首搭于银河星舰7 EM-i,该车型对标比亚迪宋Pro DM-i,前者CLTC百公里亏电油耗仅3.75升,后者NED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为3.79升,但价格方面,银河星舰7 EM-i的起售价却比后者便宜了约1.5万元。
用更低的油耗适配更低的价格打开市场,吉利在比亚迪身上找到了答案。然而,在追赶比亚迪的赛道上,吉利面临的对手远不止一个。如即将上市的东风日产N6,便是日系车反攻的利器,东风日产将其视为入局主流插混市场的重磅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上市。
10万级市场的“精准狙击”
如果说插混是“追赶者的舒适区”,纯电则是吉利银河崛起的另一关键推手,尤其是在10万级市场的“精准狙击”。
吉利早期的纯电尝试也并不顺利。高端定位的几何品牌受“油改电”路线限制,销量不及预期;即便后续下调至大众化市场,也仅靠网约车支撑销量。
2023年2月,吉利发布银河品牌,定位为“主流纯电颠覆者”,主要产品为10万~20万元级新能源车,车型价格带与比亚迪海洋和王朝系列车型重叠,成为直接竞品。
更关键的是,吉利果断将几何并入银河,推出针对性车型:A0级轿车星愿售价区间为7.28万~9.88万元,对标比亚迪海豚;SUV车型银河E5对标比亚迪元Plus,且在价格上做出微妙价差,快速吸引消费者。
10万级市场的竞争逻辑,在于“扬长避短”。有汽车工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10万级市场,车企最擅长的做法是在用户最需要的地方增配,在不需要的地方做减法。
用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的话来说,“打造爆款的逻辑很简单,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掌握用户的痛点,并把用户痛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配置,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10万级家轿市场,精准聚焦用户核心痛点并打造“长板”优势,是车企实现高性价比的关键策略。比如吉利银河A7的轴距做到了2845mm,其搭载的雷神AI电混2.0系统,热销量能实现47.26%,CLTC工况下百公里馈电油耗仅2.67L,搭配8.18万元的起售价,比对标车型秦L DM-i智驾版的起售价还便宜了1.8万元,吉利对这一市场志在必得。
然而,仅靠精准的产品定义和配置取舍,难以支撑长期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深度。吉利深刻意识到,要持续在中低端市场保持竞争力并开拓空间,构建垂直整合能力至关重要。
比亚迪也早有例证,比如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自研,从刀片电池到半导体模块,其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覆盖材料、芯片、三电、智驾等领域,就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说, 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都可以自己造。
吉利正加速推进自身的全产业链布局:从动力电池到电子电气架构再到智能化领域等,吉利在向垂直整合迈进,以确保其能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持续深耕并赢得市场。
在价格战中,为了提升销量,吉利银河也没有缺席。今年5月,吉利银河针对旗下吉利星愿、吉利银河L6 EM-i、吉利银河星舰7 EM-i、吉利银河E5、吉利银河E8和吉利银河星耀8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最高优惠达到1.8万元。
然而,降价策略不可避免地挤压了利润空间。戴永在吉利年中业绩会上透露,在今年上半年,吉利的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为4700元左右。尽管吉利降本效果显著,但单车均价及毛利率同比下滑。根据平安证券统计的数据,上半年吉利单车平均售价达到9.55万元,同比下滑12.9%;而毛利率也同比下滑了0.3个百分点至16.4%。
即便吉利银河已经实现正向盈利,但如何在“保销量”和“提利润”之间找到平衡,仍是中低端车型序列的核心课题。
而在利润空间更大的高端车型领域,吉利银河同样面临挑战。 目前,银河品牌内部的畅销车型仍主要集中在15万元及以下价格区间。杰兰路统计数据显示,定位20万级的银河E8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为8846辆,月均销量不足1500辆,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因此,品牌向上突破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下半年即将上市的旗舰车型——吉利银河M9肩上。平安证券则认为,“9”系车型发展有赖于后续智能化方面的进一步迭代,强敌环伺下公司的高端品牌发展压力仍较大。
未来布局:出海与国内市场突破的“双重任务”
模仿,永远难以超越。
“如果你只是通过学习、对标,永远超不过别人,必须从底层构建好一个框架和逻辑。”吉利整车研究院院长易新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这句话,点出了吉利银河“不止抄作业”的核心。
在技术、价格上对标模仿之外,吉利的快速反应调整机制和渠道布局,才是支撑吉利银河快速增长的深层动力。
这种强调“快速调整”的战略思维,塑造了银河品牌运维模式。“吉利银河从成立开始,我和范(峻毅)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立之前,就想着这个产品如何能够打动用户,范总给我提很多要求。”易新宇说,“在推进过程中,市场竞争是比较快的,我们就快速地去调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在渠道方面,吉利银河的渠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A网和星网“双网并行”的模式。范峻毅介绍,目前渠道一级经销商数量达到近千家,并且还在发展和提升覆盖率,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将达到1300家以上。
在技术、性价比、团队、渠道等方面的综合赋能下,吉利对银河的期待远不止“年销百万辆”,范峻毅明确表示:“超过目标后还要继续向上。”这种“向上”,体现在海外与国内的双重布局中。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吉利在海外销售了4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145%。“下半年随着银河E5、银河星舰7、吉利星愿等车型全面进入海外市场,出口销量将会有较大增长。”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吉利汽车的海外销量要实现环比增长30%以上的目标。
吉利银河在国内市场则有两大突破任务:一是突破主流电混家轿,承担这一重任的车型是已经上市的银河A7和四季度上市的星耀6;二是突破中高端市场,9月即将亮相的银河M9则备受瞩目。
从10万级“走量”到20万级“树品牌”,从国内反攻到全球扩张,银河正成为吉利新能源战略的“核心引擎”。
或许,银河的意义不在于 “复制比亚迪”,而在于证明:在巨头引领的赛道上,后来者既能 “摸着石头过河”,也能通过自身的组织能力、渠道优势与产品迭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反攻之路。
时代财经
2025-08-19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8-18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8-1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8-18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