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退市公司连收大额罚单,“退市不免责”信号持续强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21:47:22

(原标题:退市公司连收大额罚单,“退市不免责”信号持续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崔文静 退市不等于“安全上岸”,监管利剑依然高悬!

近日,两家已退市企业——华铁股份与泰禾集团分别被给予行政处罚,再度向市场明确传递强烈信号:“应罚尽罚、终身追责”。

华铁股份在正式退市前后多次受罚,累计金额已达5565万元。其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财务总监等多名高管也接连被追责。泰禾集团则因未依法披露重大诉讼问题,被处以600万元罚款。

这些案例充分表明,退市并非违法责任的终点。目前,监管层正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机制,实现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追责。这不仅包括高额罚款和市场禁入,还涉及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民事赔偿诉讼等多种手段,最终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截至今年8月22日,证监会2024年以来已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已完成处罚44起,合计罚款12亿元,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的市场禁入处罚。与此同时,民事赔偿机制也在不断推进,已有虚假陈述案件获法院受理,甚至出现代位诉讼成功追回数亿元资金的典型案例。

“退市不免责”正在从监管宣言转化为制度现实,成为A股市场秩序重塑的重要一环。

两退市企业收超千万罚单!“严惩首恶”监管信号持续强化

退市不免责,信号凸显。

8月21日至8月22日,两家退市公司接连被行政处罚。

其一为2024年8月27日退市的华铁股份。

退市当年的5月和12月,华铁股份曾被地方证监局两次处罚。5月,华铁股份及相关责任人员被合计罚款2620万元,实控人、时任董事长宣瑞国被实施终身市场禁入。12月,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华铁股份又被罚款300万元,宣瑞国再次被罚150万元,财务总监张璇也被罚款80万元。

根据华铁股份今年8月21日披露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公司及相关人员再次合计被罚2415万元,叠加此前两次罚款,罚款金额已达到556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2415万元罚款中,处罚力度最大的并非华铁股份,而是首恶宣瑞国。华铁股份被罚500万元,宣瑞国的处罚金额则达到950万元,接近公司罚款的2倍。这与当前监管层严惩首恶的基调相吻合。

2024年12月曾被罚款80万元的财务总监张璇,此番再次被罚250万元,同时被市场禁入5年。

除了宣瑞国、张璇,华铁股份其他多名时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同样被罚,金额在50万元至80万元不等。

如此重罚之下,华铁股份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综合来看,核心在于2023年度定期报告(包括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第三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具体涉及三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根源在于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华铁股份与其子公司等4家关联企业发生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实际为代青岛恒超机械有限公司偿还保理融资债务。相关资金流入关联方达11.34亿元,从关联方转回3.51亿元。

由于关联交易未如实披露,华铁股份出现第二项信披违规——虚增存货问题。在其编制的2023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中,华铁股份未如实反映与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记账情况,通过调整合并报表存货金额的方式虚增存货,导致三份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虚增货币资金是华铁股份第三大信披违规之处。其子公司青岛亚通达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对2023年4月、7月、8月发生的资金转出遗漏记账,导致华铁股份2023年半年报、三季报分别多计货币资金5200万元和6981.9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华铁股份,8月22日,2023年退市的泰禾集团同样被给予行政处罚。

泰禾集团主要问题在于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其一度涉及13起诉讼,因此导致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有鉴于此,泰禾集团被罚款600万元。

退市还想跑?“三罚联动”全面围剿

退市不免责,是证监会的鲜明态度。这意味着,退市并不是违法责任的“免罚金牌”。上市公司退市后,主体依然存在,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于退市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因退市而改变。

实际上,如华铁股份、泰禾集团一样,被判定退市乃至实际退市以后仍然受到严惩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巴安水务、世茂股份等皆属此类。

而且,等待此类公司的不只是行政处罚,有些还会涉及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在前,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在后,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全方位严惩已成为针对严重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监管新趋势。

具体来看,在行政追责方面,截至8月22日(下同),证监会2024年以来查处的退市公司违法行为案例达到64起,其中44起已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合计罚款12亿元,个案平均处罚金额约2731万元;对实控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少数”实现处罚全覆盖;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在已处罚的44家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处罚,7家因资金占用被处罚,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要事项被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仍有大约20家退市公司的稽查处罚程序正在推进中。

受到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若涉嫌信息披露犯罪,证监会还会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2024年以来移送线索涉及的退市公司已达33家。

创业板退市公司尚美生态退市后被移送本地公安机关,深主板退市公司康得新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沪主板退市公司锦州港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均为典型案例。

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民事赔偿也在加速推进。目前,法院已受理上海辖区创业板退市公司巴安水务、沪主板退市公司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也在发挥专业作用,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帮助投资者维权。

在深主板退市公司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投服中心提起代位诉讼后以调解结案,资金占用方全额赔偿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该案成为全国首例通过司法协同实现“零成本”代位诉讼、全额追回大额股东占款的案例,市场反应积极正面。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