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向善财经
2025-08-24 19:56:15
(原标题:华润啤酒半年报背后:“啤+白”还是一步好棋吗?)
$洋河股份(SZ002304)$
文:向善财经
近日,华润啤酒发布了未经审计的半年报。
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239.42亿元,同比微增0.8%,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长23%,达到57.89亿元。
毛利率方面,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48.9%,利润、毛利率创下新高。整体业绩看起来不错,利润表现也可圈可点。
不过细看之下,这份亮眼半年财报里亦有隐忧。
深扒了一下这份半年,不难得出一个判断:华润啤酒半年报的增长大多是有啤酒业务推动的,白酒业务压力依然存在。
看数据:上半年白酒营业额7.83亿元,上年同期为11.84亿元,同比下降33.8%。
华润啤酒曾经引以为傲的白酒业务,似乎反倒是成了“拖累”。接下来,“啤+白”战略,是不是该变一变了?
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华润啤该不该“守成”?
当下的华润啤酒,正处在调整的关键期。
今年6月底,华润啤酒公告称,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侯孝海决定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天眼查APP公司主要人员显示,目前赵春武已代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对于华润啤酒的未来,代任董事会主席赵春武已经给出方向。他明确表示,将继续把高端化作为首要战略,同时深化“啤酒+白酒”的双赋能模式。
换言之,延续“啤+白”战略,是赵春武给后侯孝海时代,华润啤酒定下的调子。
暂代董事会主席的工作期间,赵春武延续过去的战略看起来其实没什么问题。毕竟,老领导辞任,正式董事会主席一职尚未尘埃落定,特殊时期求稳,也是“折中之道”。
只是,客观来看,中报的业绩表现似乎表明,此时的华润啤酒,或许不该守成。
还是来看财报。
上半年,公司啤酒业务销量约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啤酒业务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72.41亿元,同比上涨13.7%。
利润增长这么猛,得益于高端化的成功。
一方面,高端品牌喜力销量突破两成,老雪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红爵销量增长翻倍。
另一方面,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
中报显示,上半年销售成本整体下降了2.9%,其中啤酒业务的成本下降,带动该业务毛利率推升至48.3%。增长、降本双轮驱动,啤酒业务还是一以贯之的强。
“啤+白”战略里,华润啤酒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在于白酒。
与啤酒业务高歌猛进相比,上半年,华润啤酒的白酒业务逊色很多。数据显示,华润啤酒的白酒业务,营业额7.81亿元,同比减少33.8%,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1.52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4800万元。
自此,白酒业务由盈转亏。
财报显示,华润白酒业务中,金沙酒业旗下的,大单品“摘要”贡献营收接近八成。
其实,对于白酒大单品策略,市场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白酒行业整体的承压的周期下,大单品很难守得住价格。
以摘要为例,今日酒价数据,8月19日“摘要”(珍品)的批价较年初下跌超过80元,来到了372元一瓶。
其实不只是摘要,飞天茅台散瓶批价也有下跌,前阵子八代普五批价更是下降了9.47%。茅五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白酒玩家。
有人说,中国的高端白酒市场,唯有“茅五”,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不无道理。白酒(尤其是中高端酱酒),要想卖得好,离不开长期的品牌、文化培育。
说白了,高端白酒是圈层化的生意,偏“奢侈品”逻辑,而非消费品逻辑。
因此,大单品“摘要”可能很难建立起长期的稳定价格体系。
只是,如今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禁酒令”之下,行业需求前景越来越不清晰。接下来,白酒行业深入调整周期,白酒业务似乎成了一块儿“烫手山芋”。
“啤酒企业的白酒逻辑,说穿了都是To资本市场逻辑。”一位长期研究白酒行业的朋友说。
如果你去看2019—2024年华润啤酒的股价走势,不难发现,2021-2023那几年的“白酒周期”正好对应华润啤酒的高估值周期。
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道理很简单,上个周期吃到了白酒高估值的红利,未来的调整期就必须承受白酒业务的带来的估值折损。
也因此,于华润啤酒而言,啤酒业务越有活力,高端化越有成绩,白酒战略反倒显得愈发没有价值。
接下来,如果白酒行业的周期谷底还未显现,华润啤酒是不是需要剥离持续亏损的标的?
这可能是未来新任董事会主席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168亿的商誉面前,华润啤酒需要一场蜕变
华润啤酒业务虽然成绩亮眼,但高端化的成果并非一劳永逸。
啤酒高端增长之外,华润啤酒未来潜在的“雷”,可能在于168亿的商誉。
金沙酒业之外,华润啤酒曾经通过持股或控股方式,将山东景芝、安徽金种子酒业及酱酒企业相继纳入旗下。
扩张并购的确带来了业绩,估值,同时也带来了168亿的商誉。
如果白酒行业继续上行,这些商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未来白酒业务的想象力和盈利能力,足以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减值影响。
可难就难在,白酒业务的增长问题,是个行业周期问题。
假如白酒这个行业这轮调整期是五年、十年呢?白酒业务如果将来继续亏损,那么商誉要不要计提?怎么计提?
要知道,近五年来,华润啤酒税前利润最高的2023年也只有70.78亿。
所以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未来有一天发生商誉计提,这个“雷”怎么拆?这恐怕很考验未来新任领导的智慧和能力。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宜早不宜迟。
一来,白酒行业虽然艰难,但华润啤酒业务不是没有价值,如果这个时候壮士断腕出售白酒业务,可以谈个好价钱,再加上啤酒业务增速亮眼,也能最大减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
二来,白酒业务太牵扯精力。
2024年初,魏强接任金沙酒业董事长,9个月后卸任。7月,金种子总经理何秀侠提交辞呈,金种子酒的颓势依旧难以扭转,此外,华润啤酒入主以来,金沙酒业历经三任董事长、两任总经理的更迭。
人事变动,往往意味着公司战略变动。
这些年,旗下白酒业务板块变动频频,是不是会影响集团公司对啤酒业务的资源、精力投入?这些都是机会成本,都是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啤酒业务还有增长动力的情况下,充分挖掘高端啤酒市场,可能比分散精力做白酒业务,更有价值。
如果深究华润啤酒上半年的增长,就不难发现,这种增长是有红利因素的。
上半年华润啤酒的增长,其实有两大驱动力。
一个是渠道。
华润啤酒业务上半年的快速增长,与渠道红利不无关系,上半年,与阿里巴巴、美团闪购、京东、饿了么、歪马送酒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线上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整体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同比增长接近四成和五成。
什么意思呢?啤酒旺季,外卖平台们之间的补贴大战客观上促进了华润啤酒业务的增长。
可问题是,即使零售的大战能打多久?这种红利增长能持续多久?
另一个是新消费趋势的红利。
除了传统的产品线,华润啤酒还推出了茶啤、果啤、青稞啤酒、海南啤酒等特色产品,还推出了高端产品“垦十四”。
这些产品,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有更高的毛利率。
而且,这几年,从蜜雪冰城到沪上阿姨,从茶百道到霸王茶姬,这些茶饮品类的崛起也表明,挖掘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是啤酒行业一个巨大的红利。
虽然啤酒业务增长的结构性机会仍在,但能不能持续下去也是一个疑问。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了0.3%,换言之,啤酒的产量的大盘有下滑的趋势。
另外,从场景端来看,啤酒的主要消费场景都集中在火锅、烧烤、排档、龙虾店,这些都是大众化消费。
但餐饮行业的消费数据似乎也,并不乐观。
从餐饮行业的变化来看,红餐大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饮行业景气指数环比下降5.4%;二线城市环比下降4.6%;新一线城市环比下降2.1%。
下半年,餐饮行业的“凉气”会不会传到啤酒行业,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最后:
看完这份中报,我对华润啤酒有更全面的认知。在我看来,这份中报,既是表彰,也是警醒。
华润啤酒主业高端化成果斐然,经营能力、盈利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董事会主席职位暂时悬空,白酒业务又迎来战略抉择的关键节点。
行业结构性增长的潜力仍在,华润啤酒对未来选择也仍然在。
未来之路如何走下去,我们且行且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证券之星观察
2025-08-25
证券之星观察
2025-08-2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