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媒汇
2025-08-28 20:53:37
(原标题:医险协同,平安好医生的“升维”破局)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胡青木
经济为何能挣脱停滞的枷锁持续向前?答案藏在“创新”二字背后——更准确地说,是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这一深刻洞见,来自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经典理论。
所谓“创造性破坏”,正是熊彼特直面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时的突破性思考:没有这种打破旧有格局的创新,经济就会陷入静态循环的泥潭,最终在沉寂中失去活力。
放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亦是如此,进入发展的下半场,“医药电商+医疗服务”代表企业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疗服务+药品协同供应”的方舟健客、智云健康等,都在不断提升和做出新的探索。平安好医生则在医险协同上不断深化,做出“创新性破坏”蜕变,并逐渐形成规模。
在2024年盈利上岸之后,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盈利能力再度得到提升:总营收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归母净利润达到1.34亿元,同比涨幅为136.8%;经调整净利润录得1.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6% 。
具体业务端,平安好医生F端、B端分别创收14.3亿元、5.36亿元,对应服务集团个人金融客户与企业客户,养老业务则以1.72亿元收入成为新增长极。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协同战略下,平安好医生的F端医险协同、B端企业健康管理核心链路已验证可行性,阶段性成效逐步显现。
01
F端医险协同落地见效
平安好医生2025年上半年业绩核心亮点,在于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整体业绩攀升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同步向好,印证商业模式进入成熟阶段。
正如宁高宁所言“没有现金流的生意,一定不是好生意”,现金流作为企业“生命线”,直接反映盈利真实性与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6355.7万元,“造血”能力增强;在此支撑下,不仅实现“规模与利润同升”,毛利率更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33.6%,迈入“盈利+现金流双优”新阶段。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这份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源于F端与平安集团医险协同的深化,以及B端业务的强劲突破——而这一发展路径,恰好精准契合当下商保行业的政策机遇。
当前,我国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存在差距,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技术革新带来的双重压力,国家正积极推动商保与基本医保差异化良性互动,为医疗健康企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而平安好医生凭借独特优势,在这一机遇中成功跑通医险协同模式。
从F端医险协同的落地实践来看,平安好医生凭借清晰且层层递进的推进路径,展现出强大的业务拓展能力。中国平安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近2.47亿个人客户,这一庞大资源池为平安好医生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
平安好医生深度联动集团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子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与精准画像技术,将这些个人金融客户精准定位为核心服务对象。通过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梳理客户在金融板块的消费习惯、风险偏好等信息,与医疗需求偏好进行交叉比对,实现“金融客户”与“医疗需求”的高效匹配。
在此之上,作为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平台,平安好医生进一步通过“保险+医养会员”“医健权益服务”等创新模式,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例如平安人寿重疾险客户可直接对接重疾专案管理服务,享受从预防、诊断到康复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既精准响应了国家推动商保与医疗协同的政策导向,也强化了自身医险协同的核心竞争力。在养老业务领域,平安好医生依托“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构建起“居家+旅居+机构”多模态服务体系,通过提供养老管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报告期内实现1.72亿元养老服务收入,为整体营收带来增量贡献。
同时,其聚焦医疗健康场景打造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到”服务网络,已联动超4000家医院、24万家药店,有效解决了医险协同“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落地难题,让F端保险客户在全场景医疗服务中持续获得便捷、专业的体验,进而提升对平安好医生医疗服务及集团保险产品的认可度,推动客户复购率增长。
这种“资源对接+模式创新+场景覆盖”的组合优势,不仅精准满足了客户对医疗健康与保险保障的双重需求,更反哺集团保险业务增长,形成“医疗服务提升保险竞争力、保险客户扩大医疗业务规模”的良性循环,2025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300万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与之呼应的是,平安好医生同期F端收入达14.33亿元,同比增长28.5%,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印证了这一协同模式的可持续性。
02
B端精准解决企业痛点
在B端业务中,面对大企业员工多、覆盖城市广的管理痛点,平安好医生依托供应链与医疗网络优势,通过创新的“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业务推进效果。
在医疗服务环节,其整合医院、药店及健康服务供应商,搭建起跨区域医疗资源网络,无论企业员工身处一二线核心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都能通过“线上问诊+线下就近就医/购药”的组合模式,快速获取专业服务,有效缓解“员工散、服务难触达”的问题。
健康保障委托层面,企业可将员工健康管理任务统筹委托,平安好医生则借助供应链集采优势,在提供标准化健康服务包的基础上,结合员工需求补充定制化服务,充分满足多元健康诉求,形成“保障+管理+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截图来源于公司官网
这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直接转化为业务增长动力——2025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B端企康收入同比增长35.2%,付费企业超3500家,续约率达80%,充分体现出其在解决大企业跨区域员工健康管理痛点上的核心价值。
03
六大数据库筑牢AI根基
平安好医生在AI领域深耕多年,构建了覆盖个人健康、医疗产品、医院医生等六大数据库底层支撑体系。其中沉淀了1.5亿用户全周期健康档案、3.9万种精细化疾病模型、14.4亿次线上问诊交互数据,并整合超4000家合作医院的诊疗资源及海量医学文献语料。
这些多维度、高精准度的医疗数据,既规避了通用数据“泛而不专”的短板,又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贴合临床实际的“高价值燃料”,确保技术应用始终锚定医疗场景的核心需求。
基于这一数据库优势,平安好医生研发的“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不仅具备处理结构化医疗数据的能力,更能精准解析病历文本、影像报告、检验数据等非结构化信息,可高效支撑复杂医疗场景任务处理。
在赋能医生层面,该模型一方面可以为医生提供“AI辅助诊断”支持,比如在问诊时自动调取数据库内相关疾病信息、诊疗方案、用药建议等,并结合患者既往健康档案生成初步诊断参考,帮助医生快速厘清诊疗思路;另一方面,该模型还能承担诊前信息收集、病历整理、医嘱建议、随访提醒等事务性工作,将医生从繁琐的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其更聚焦于医学诊断与治疗核心环节。
尤为关键的是,在复杂疾病诊疗与多学科门诊场景中,AI模型展现出显著的协同价值。
针对肿瘤、罕见病等需要多科室协作的复杂疾病,模型可基于六大数据库资源,以及平台的专家医生资源,通过复杂疾病MDT(多学科会诊)辅助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快速链接进行,并协助梳理生成初步的多学科诊疗建议方案;同时,在MDT多学科会诊过程中,可以同步患者上传的影像数据、检验结果及病史信息,辅助专家团队高效沟通诊疗方案,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完整导致的决策延迟。
这种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深度赋能,不仅成为平安好医生业务发展的关键力量,更让其形成“短期业绩有支撑、长期战略有指引”的稳健发展路径——2025年中报展现的增长态势赢得中泰、花旗等机构认可,核心便在于AI技术落地成效显著,进一步强化了公司与集团的协同优势及新战略变现能力,其中花旗更将其纳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首推企业”名单,印证了市场对其技术价值与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国家推动商保发展、打造“基本医保+商保”互补体系的政策方向,正为医疗健康行业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在此背景下,平安好医生的医险协同实现了颠覆性蜕变,凭借“医疗为核、保险为入口、技术为支撑”的创新逻辑,构建起高效联动的服务模式。
展望未来,伴随商保市场的持续扩容,平安好医生的医险协同优势将愈发显著,不仅能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更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WEMONEY研究室
2025-08-28
WEMONEY研究室
2025-08-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8
乐居财经
2025-08-28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