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齐鲁银行2024年业绩双增,资产质量连续六年改善,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超15%喜迎“开门红”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10:29:49

证券之星 赵子祥

4月25日,齐鲁银行(601665.SH)发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两份报告数据亮眼,展现出该行在报告期内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证券之星注意到,齐鲁银行去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24.96亿元,同比增长4.55%,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幅17.77%,自2021年上市以来连续四年保持双位数利润增长。截至年末,资产总额突破6895亿元大关,较上年末增长14.01%,贷款与存款规模分别增至3371亿元与4395亿元,增速均超10%,规模效益持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该行资产质量实现“六年连优”,不良贷款率降至1.19%,较2023年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322.38%,风险抵御能力稳居行业前列。从业务结构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与县域金融持续发力,“一县一品”特色模式成效显著。

此外,该行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数据同步亮眼,营收、净利润延续不俗的增速,不良率指标同步提优,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规模效益协同提升

从年报数据来看,齐鲁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实现了4.55%的同比增长,达到124.96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17.77%,达到49.86亿元,自上市以来经营指标始终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是其在业务布局、客户拓展、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发力的结果。

在资产规模上,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6895.3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01%。贷款总额为3371.4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31%;存款总额为4395.4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42%。

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反映出齐鲁银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通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吸引了更多的客户资源,无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都对齐鲁银行的产品与服务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可度。

证券之星注意到,齐鲁银行在过去一年间持续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系,优化服务模式,推动网点服务“软转”和“硬转”双升级。实施零售客群重点项目建设,升级综合化服务方案,打造财富、代发、养老、商户、长尾等特色客群服务模式,零售客户数达到780余万户。

同时还创新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持续丰富理财、保险、基金等代销产品种类,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中高端客户数增长15.62%。

进入2025年,齐鲁银行的良好发展态势得以延续。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31.65亿元,同比增长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15.69%。资产总额在一季度末达到7163.97亿元,较年初增长3.90%。贷款和存款规模同样保持增长,贷款较年初增长6.09%,存款较年初增长5.22%。

这种稳健的增长态势,为齐鲁银行全年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显示出其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

资产质量连续六年改善,风险管控成效显著

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经营的生命线。齐鲁银行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

财报显示,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19%,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07%,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2.38%,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连续六年改善,充分彰显了齐鲁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的卓越能力。

证券之星了解到,为实现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齐鲁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强化了对客户资质的审核,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精准评估,从源头上把控风险。

在贷后管理方面,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化解风险。对于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齐鲁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不良贷款率降至1.17%,较年初减少了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继续下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这表明齐鲁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具有持续性和有效性,能够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措施,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向好,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主业支持实体,特色金融助力发展

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通过资金融通为其注入活力,既是资源配置的“调节器”,也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一直以来,齐鲁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县域金融领域重点发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发展成效显著。

在科技金融领域,2024年齐鲁银行不断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机制,推进科技金融机构建设,新设立5家科技金融中心,全行科技金融中心数量达到10家。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创新推出科创积分贷、联投易贷两款产品,“科研贷”入选人民银行“科创金融改革优秀实践案例” 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47.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64% 。通过这些举措,齐鲁银行有效满足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创新企业茁壮成长,为地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方面,齐鲁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排污权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特色产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并荣膺“最佳绿色金融中小银行”“2024年度绿色金融实践模范银行”等多项行业奖项。

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21.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93%。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上,齐鲁银行积极探索,通过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县域金融方面,齐鲁银行立足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深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推进县域机构建设,打造“一县一品”特色经营模式,实现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与质量的双提升。

2024年,齐鲁银行新设一级县域支行3家,县域支行达到83家;累计推出“一县一品”产品80款,促进县域业务差异化发展。2024年末县域支行存款余额134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7%;贷款余额999.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9%。

通过深耕县域市场,齐鲁银行精准对接县域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数字化转型向“新”而行,提升服务质效

2024年,科技领域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席卷下,齐鲁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将金融科技深度融入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

在渠道建设方面,齐鲁银行大力发展线上业务,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平台。通过界面优化、功能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渠道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理财购买等各类业务,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在产品创新方面,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齐鲁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金融产品。例如,基于对客户消费行为和信用数据的分析,开发出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实现贷款额度、利率的精准定价,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数字化对于业务的助力是立竿见影的,通过对零售客户数据的深入分析,筛选7 大重点客群,匹配“一客一策略,一群一打法”差异化经营方式,提升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上线企业微信平台,搭建47个外呼场景,试点客群代发留存率21.4%、人均资产提升46%。

数字化转型也助力齐鲁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构建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的交易行为、资金流动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这使得齐鲁银行能够提前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降低风险损失。

同时,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提高了内部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例如,齐鲁银行已经完成全流程审批无纸化建设,并通过建设审计数据集市,系统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投产30个RPA机器人,在运行数量达到86个,全年节省人工操作3.3万工时。

证券之星注意到,齐鲁银行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的稳健发展态势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观察样本。无论是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还是在支持实体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都彰显了其作为一家优秀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力与担当。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齐鲁银行有望继续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为社会、股东和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