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6 17:22:10
证券之星:于莹
近日,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证券之星了解到,这是继2019年撤回A股上市申请后,溜溜果园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在招股书中,公司号称是“中国果类零食的领军企业及梅产品的领导者”,近几年里,溜溜果园的业绩规模确实在稳步扩张,2024年,公司的营收超16亿元。
不过,证券之星也发现,近三年内,溜溜果园的核心产品大降价,原材料成本却在不断提升。在此之下,公司的毛利率承压,公司的成本管控存在短板;与此同时,“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虽带来短期流量红利,却让其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品牌力也难免会受到波及。
更为一提的是,溜溜果园目前的上市需求极为迫切。此前,公司就曾因为IPO折戟,而“赔付”红杉资本近1.26亿元的利息,如今,公司仍要面临另两位投资机构的对赌压力。对溜溜果园而言,此次IPO似乎已非单纯的资本进阶,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大考”。
重要产品大降价,毛利率不稳
招股书显示,溜溜果园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果类零食企业,价格在4.9元到19.9元不等。主营业务是特色果类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青梅类加工制品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其他特色果品包括李梅类产品、西梅类产品、果干制品及其他。
业绩表现上,2022年至2024年(以下称报告期内),溜溜果园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及1.48亿元,业绩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三大类。梅干零食包括使用溜溜梅品牌的清梅、青梅、话梅、乌梅、梅饼,以及山姆超市定制的皇梅等;西梅产品包括使用溜溜梅品牌的西梅干,以及使用西梅纤生品牌的去核西梅;梅冻则主要包括使用溜溜梅品牌的梅冻。
2024年,三大品类为公司贡献了60.3%、13.8%、25.4%的收入。从数据看,溜溜果园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青梅等梅类产品。另外,除了三大品类,公司还有梅味调味品、梅茶茶汤等产品,营收占比不到1%,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似乎正在用降价的方式换取业绩规模。数据显示,为公司贡献超六成营收的梅干零食,其价格从2022年的39.4元/千克下降至2024年的35.2元/千克,下降幅度达10.66%。
而另一边,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长的梅冻产品,价格下滑幅度更大。
报告期内,公司自销售梅冻产品产生收入分别达2.3亿元、3.1亿元及4.1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较报告期初的2022年增长了117.65%。但梅冻产品价格亦从2022年推出时的27.2元/千克下降至2024年的18.6元/千克,下降幅度高达31.62%。
与此同时,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梅子、西梅、新鲜水果及蒟蒻等,这些原材料成本在报告期内飙升。2022年—2024年,其原材料成本分别达到4.89亿元、5.76亿元及7.71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41.7%、43.5%及47.7%。
降价叠加成本上升,溜溜果园的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38.6%短暂回升至2023年的40.1%,但在2024年降至36.0%,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重营销轻研发”下产品质量频出问题
溜溜果园走红,离不开曾经魔性的广告。一句“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让公司的产品溜溜梅迅速走红。在吃到杨幂代言的流量甜头后,溜溜果园也开始走上了“重营销”之路。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溜溜果园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0亿元,占总营收的24.1%、23.4%、19.2%,三年累计达到9.02亿元。其中,营销开支分别为0.7亿元、0.77亿元、0.61亿元;广告开支分别为0.67亿元、0.74亿元、0.79亿元。经计算,三年间,溜溜果园营销开支、广告开支合计达到4.28亿元。
对比下来,公司三年内的净利润不过才3.16亿元。此外,2022年—2024年三年间,溜溜果园的研发投入总额仅7613万元,研发费用率不足2%。2024年,其研发团队仅26人,在梅冻之后,公司再未推出惊艳市场的产品。
在“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下,公司的产品质量也未得到充分保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溜溜梅,其投诉累计达到421条,超60%涉及产品发霉、异物混入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公司70%梅冻产品由芜湖梅冻天然食品科技公司代工,但该厂2022年—2024年被监管部门5次检查,4次因“使用过期防腐剂”“设备污染”等问题责令整改。
另外,溜溜果园多次因环保问题遭到行政处罚,包括废水排放超标、固体废物处理不规范等,暴露出环境管理体系的漏洞。在港交所ESG审核日益趋严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或将影响监管对其内控管理的评判。
红杉资本“清仓跑路”,仍有对赌压力悬顶
在主要产品价格下滑,公司又过度依赖营销的模式下,知名投资机构红杉中国也选择离场。
证券之星了解到,2015年,溜溜果园获得红杉中国1.35亿元A轮融资,对应15%股权,投后估值9亿元。这是其首次引入外部资本,资金用于渠道扩张和品牌升级。彼时,零食行业正处上市潮,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企业接连登陆A股,红杉的入场被视为对溜溜果园品类赛道的认可。作为早期最大外部股东,红杉中国持股13.99%。
陪跑近十年,红杉中国于2024年6月退出。但根据2021年1月溜溜果园和A轮、B轮、C1和C2轮投资者签署的补充投资协议,若溜溜果园未能在约定期限前完成上市,这几轮的投资者有权要求溜溜果园回购其投资。
由于未完成上市计划,红杉中国也要求行使赎回权。2024年6月,溜溜果园以减资方式回购其全部股份,支付对价2.61亿元,这里面包含本金1.35亿元和利息1.26亿元。
在红杉中国退场仅半年后,溜溜果园再次迎来一波对赌。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分别出资4000万元和3500万元,对公司进行D轮融资。招股书显示,在D轮融资中,华安基金、兴农基金与创始人杨帆夫妇签订了对赌协议,规定溜溜果园必须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否则,杨帆夫妇需以年息6%回购股权。
也就是说,若公司无法在2025年成功IPO,溜溜果园又要面临约8000万元的投资赎回压力。
如今,2025年5月已经接近尾声,留给溜溜果园的上市窗口期仅剩半年有余。根据过往港股上市案例,从披露招股书到上市涉及聆讯、路演、招股等环节,最快的周期也要进行3-6个月。
而从现金情况看,溜溜果园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路从2022年的2.02亿元连续降至了2024年的0.84亿元。2024年,溜溜果园总资产16.71亿元,总负债10.5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63%。2024年末,溜溜果园的现金储备仅为7805万元,短期借款却高达3.12亿元。企业既要应对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又要筹备可能触发的股权回购,财务压力已逼近临界点。
由此可见,此次IPO,已经是溜溜果园的一场“生死豪赌”。(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