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0 10:10:23
证券之星 吴凡
近期,国内乐器行业上市公司海伦钢琴(300329.SZ)筹划的控制权变更事项正式浮出水面。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陈海伦、金海芬及陈朝峰拟将合计间接持有的60260600股上市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23.83%)以5.48亿元的总价转让给全拓卓戴,交易完整后,公司实控人将变更为崔永庆。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年来,乐器行业整体市场环境承压,作为国内乐器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主营钢琴销售业务的海伦钢琴业绩持续疲软,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整体营收更是大幅滑坡,至2024年同比下滑46.47%至1.59亿元,距离触及财务类退市警示红线已近在咫尺。因此,在退市危机之前及时抽身,对于公司实控人而言,或许是止损离场的现实选择。不过,拥有数字化背景的新任掌舵人能否帮助公司走出困境,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已站在退市警示边缘
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完成后,海伦投资的持股比例从27.41%降至20.56%,受让方全拓卓戴的持股比例增至23.83%,将成为海伦钢琴第一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崔永庆。
根据公司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全拓卓戴于今年3月7日设立,崔永庆作为全拓卓戴的实控人,持股比例为65%。除全拓卓戴外,崔永庆控制的其他核心企业和核心业务还包括上海咏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熠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另外其目前还担任全拓股份董事长、总经理,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数据计算、数字消费、数据治理及数据应用等核心业务,在杭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今年7月公布的315家杭州上市“预备军”名单中,全拓股份亦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此次权益变动仍需取得深交所合规性确认意见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上述事项能否最终完成实施,以及完成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另外由于权益转让资金较大,受让方的自筹资金拟通过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取得,目前尚处于与银行洽谈申请贷款的相关事宜的阶段。
对转让方而言,公司实控人陈海伦作为海伦钢琴的创始人,近年却不得不面对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困境:2022年至2024年,海伦钢琴营收从3.79亿元缩水至1.59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分别达7885.48万元和9792.24万元,经营压力持续加剧。
更严峻的是,依据创业板退市新规,财务类强制退市的情形明确包含:若创业板公司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次年,相关财务指标仍未改善,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这也意味着,海伦钢琴已处在被实施退市警示的悬崖边,若公司营收持续下滑至1亿元以下,且净利润难有改善,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条件。
传统钢琴销量缩水致业绩低迷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伦钢琴近年萎靡的业绩,与所处传统钢琴行业的环境承压有关。
一方面,钢琴制造业正面临企业制造成本的持续攀升。据公司官网信息,自2018年起,海伦钢琴已先后发布7份调价声明,调整原因主要指向原材料成本、厂房及设备维护升级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多项支出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公司还要面临国际品牌的竞争以及二手钢琴市场的冲击。
与此同时,市场环境变化之下,居民消费意愿趋于保守,钢琴作为高单价非必需品,首当其冲受到消费降级的影响,传统钢琴的市场总量从2019年的50万断崖式下跌至如今的8.5万。受钢琴消费市场需求量明显缩减的影响,2022年至2024年,海伦钢琴核心产品立式钢琴的销售量分别为22792台、19230台以及9452台,各自较上年同期下降32.68%、15.63%以及50.85%。
传统钢琴销量式微之下,海伦钢琴也在调整重心加大对智能乐器产品领域进行挖掘,2024年,海伦钢琴成立了数码钢琴电商销售团队,年内销售电钢琴2152台,同比增长140.45%。尽管销量增幅显著,但该产品在2024年的收入占比仍不足3%。加之前期推广与研发投入较高,202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销售反馈尚未充分显现,短期内难以成为拉动业绩扭转颓势的核心力量。
钢琴业务外,海伦钢琴早在2014年就切入艺术培训领域,试图构建“钢琴销售+艺术培训”的协同生态。此后多年,公司通过合作加盟、参股并购等方式扩张培训版图,一度将培训业务视为重要增长点。
然而,这些尝试的效果并未达预期。由于培训业务前期需投入大量场地、师资成本,且盈利依赖规模化扩张,但近年受疫情反复、“双减”取消艺术加分等国内教育政策的实施与调整的影响,公司培训业务扩张受阻。2023年至2024年,公司均对长期股权投资(艺术教育培训项目)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对应的计提金额分别为3880.36万元4118万元,导致公司盈利进一步承压。
今年一季度,海伦钢琴的钢琴销量仍处于下降状态,加之艺术教育培训政策调整,导致艺术文化教学培训市场缩减。公司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加大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以及线上销售平台的运营推广力度,致使归母净利润亏损加剧,为-968.48万元,营收较上年同期下滑39.96%至2775.83万元。
业绩节节败退之际,公司实控人选择在此节点出让控制权,或许也透着对行业困局的无奈妥协。而新实控人能否帮助扭转营收与利润的颓势,规避退市风险,仍需时间来验证。(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