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

银行理财半年报发布: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固收类产品仍占主导

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8-04 15:37:17

2025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延续稳健发展态势。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数量为4.18万只,较年初增加3.78%,同比增加4.54%;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居民财富管理重要工具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产品发行情况看,《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2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总额高达36.72万亿元。这一规模化的资金募集能力,既体现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也反映出理财机构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上的积极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市场环境存在利率波动和“资产荒”等挑战,但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仍达到2.12%,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这一收益水平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进一步加强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替代品”的吸引力。

从参与机构类型看,理财公司已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32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同比增加12.98%,占全市场比例高达89.61%。这一数据表明,理财公司专业化转型成效显著,其在产品设计、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

相比之下,部分非持牌中小银行的自营理财规模则呈现收缩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和压降自营理财规模的监管要求下面临着差异化布局的迫切需求。例如,与2024年末相比,台州银行存续理财产品规模下降48.48%,汉口银行减少超60亿元,湖南银行、上饶银行等银行的规模也出现明显下滑。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子瑜表示,未来未获理财公司牌照的理财机构将加速退出,头部集中度快速提升。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将依赖代销模式服务银行客户投资理财需求,这可为理财公司带来销售机遇。

而从产品结构来看,固收类仍占据绝对优势,混合类产品占比出现小幅上升。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7.20%,尽管较年初减少了0.13个百分点,但仍是市场的绝对主力。这一现象表明,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固收类产品需求依然强劲,尤其是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占比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截至6月末,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尽管这一占比仍远低于固收类产品,但其增长势头值得关注。部分理财机构在混合类产品布局上表现活跃,通过固收资产为基础搭配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试图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

需要关注的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出现显著下降,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至6.4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更是减少了7.09个百分点。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分析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承压,主要受到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与监管政策趋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现金管理类产品底层资产收益承压,与其他类型产品相比,收益竞争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监管对产品久期的限制进一步压缩收益空间。

展望2025年下半年,我国理财市场或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优势有望延续,但“资产荒”背景下收益率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净值化转型的深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马太效应。《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已升至89.61%,头部机构在投研能力、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将是下半年关注的焦点。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选择与自身理财需求相适配的产品,可以适当加强多元化资产配置,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当前多数投资者仍以配置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为主,对于日常流动性资金,可关注投资期限较短、申赎灵活性较高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对于长期闲置资金,可关注投资策略稳健的长期限封闭式固收类产品,挖掘资产长期价值。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定投挂钩权益类指数的理财产品,获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红利。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