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 10:30:03
证券之星 陆雯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崛起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百年豪华车企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下称“奔驰”)在华业务遭遇多重挑战。今年上半年,奔驰营收同比下滑9%,净利润“腰斩”,其中Q2净利润更是同比直降69%。
证券之星注意到,新能源转型步伐迟缓,使得中国成为奔驰全球销量同比跌幅最大的细分市场。奔驰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远落后于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传统燃油车基本盘也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在华艰难的生存现状,使得奔驰不得不对深耕多年的经销商网络“动刀”,半年内已有数十家4S店终止授权。而线下渠道大规模“瘦身”引发的用户权益争议,更让奔驰深陷战略收缩的阵痛。
中国市场成销量痛点
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上半年奔驰实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9%;息税前利润35.62亿元,同比下滑55%;净利润仅26.88亿欧元,同比下滑56%。
从Q2单季度表现来看,奔驰各项财务指标普遍下滑。当季实现营收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10%;息税前利润为12.73亿欧元,同比下滑68%;净利润为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9%。
经营数据增长乏力背后,是地缘政治和需求不振等多重因素所致。奔驰发布财务预警称,由于全球关税政策变化及市场需求疲软,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大幅低于去年水平,集团对整体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作出更为谨慎的评估。
销量方面,奔驰乘用车上半年销量约90万辆,同比下滑6%。分区域来看,奔驰各主要市场销量集体下滑。欧洲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30.83万辆,同比下滑3%,其中大本营德国销量同比下滑2%至9.81万辆;北美洲市场销量15.75万辆,同比下滑6%,其中美国销量同比下滑6%至14.2万辆。
亚洲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38.9万辆,同比下滑16%,而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销量跌幅领跑全球。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29.32万辆,占全球销量的占比超三成,同比下滑14%,其中Q2销量同比下滑19%至14.04万辆。
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滑3%至198.3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7%至68.36万辆。可见2025年以来,奔驰乘用车销量的下滑趋势进一步加速。
证券之星注意到,与其他欧洲车企相似,奔驰面临着燃油车销量下滑,电气化转型遇阻的共性问题。面对新势力品牌的攻势,难以拿出匹配新能源发展速度的电动化战略与产品,是奔驰在华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的核心原因。
就乘用车板块而言,奔驰电车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销量为18.08万辆。细分来看,纯电车销量7.57万辆,同比下滑19%;插混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21%。然而,其电车渗透率仅约两成,表现远不及国内行业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次突破44%,达到44.3%。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浪潮来势汹汹,奔驰目前依旧高度依赖燃油车车型,反映出这一豪华车巨头正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究其原因,既源于其新能源产品线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更受困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结构性萎缩。其乘用车板块中,燃油车基本盘的表现不尽人意,上半年销量71.92万辆,同比下滑7.74%。
降本压力下的渠道“大撤退”
为应对成本上升和盈利压力,奔驰制定了多项战略调整计划,启动了“Next Level Performance”项目,内容包括削减10%的生产成本、裁员及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区。
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计划在2027年之前节省共计50亿欧元,其中仅2025年就需要完成25亿欧元的降本目标。
证券之星注意到,刚经历裁员风波的奔驰,降本压力已传导至终端市场,不少门店难以为继。据媒体披露,7月30日,银川多名奔驰车主收到奔驰厂家终止与宁夏驰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短信。近期,多家奔驰4S店关闭,品牌正在不断收缩线下服务门店。据了解,此次奔驰授权门店的收缩行动影响范围颇广,从北京、浙江到山东等多个地区的4S店在六七月份被终止授权。
今年五月,有汽车博主爆料,奔驰计划在国内削减超过100家经销商。虽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关于门店陆续关停的报道不断出现。据媒体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80家奔驰4S店终止授权,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3个城市。
奔驰授权终止后,部分门店彻底停业,另有部分门店进行了业务调整。例如,位于北京东三环的鹏龙大厦原奔驰门店以及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甲9号的原鹏龙瑞星奔驰4S店均转为鸿蒙智行门店,与华为合作。此前,广州某退网经销商转型蔚来展厅后,单店月销量反超原有奔驰门店。
证券之星注意到,高峰期奔驰在华每年新增50家店,但燃油车时代“多开店等同于多卖车”的打法在电动车时代不再奏效,这套重资产模式反而成为了“包袱”。经销商规模的过度扩张导致区域间价格竞争白热化,部分经销商为抢夺客源而陷入低价厮杀的恶性循环。奔驰的“大撤退”不仅意在遏制价格战,配套的支持体系也有了人员缩减的空间。据媒体披露,有离职销售透露,某二线城市奔驰4S店每月租金300万,卖车毛利率却不足5%。
然而,在这场席卷全国的闭店潮中,用户权益却在现实冲击下沦为空洞承诺。奔驰方面声称,在门店购买的原厂服务可以继续在其它门店使用,若购买的是该店内的服务,则要和门店协商。
据媒体报道,上海宝利德4S店(松江店)与奔驰解约关停,部分与宝利德方面签订维保合约的车主,其保养项目服务套餐仅限宝利德授权门店,而距离上海最近的宝利德4S店则为浙江省嘉兴市的一家门店。这种情况使得处于质保期的车辆陷入两难境地。按照三包规定本应在授权4S店进行的定期保养难以落实,品牌原本的价值保障化为泡影。
在销量与利润承压的双重挑战下,缩减渠道规模已成为奔驰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这场渠道“瘦身”能否为品牌在转型关键期争取到喘息空间,仍待时间与市场的反馈。(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