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

无人驾驶系列一: 2030,千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来袭

来源:汽车之家

2025-07-24 10:03:51

(原标题:无人驾驶系列一: 2030,千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来袭)

转眼,离特斯拉Model S首次下线已经过了13个年头,这场由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海区:国内市场内卷愈演愈烈,国产汽车出口超越日本登顶世界第一,但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也让出海之路布满荆棘,此外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等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值此种种机遇与挑战交织之际,汽车之家研究院推出「汽车行业前沿」栏目,聚焦无人驾驶、中国品牌出海、飞行汽车、二手车等热点专题,汇编最新观点与数据,以帮助汽车人洞察趋势,激荡脑力,碰撞火花。

2025年是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元年,汽车之家研究院将以本文为开篇,后续逐步推出“无人驾驶系列”文章,讨论这一重大变革给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百度萝卜快跑截至今年5月已在全球超过15个城市部署了逾1000台RoboTaxi,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7月萝卜快跑宣布,计划将数千辆RoboTaxi接入Uber,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提供服务。

Waymo累计运营单量达到1000万单,计划将RoboTaxi服务从现有的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及奥斯汀,扩大到纽约、亚特兰大、东京等地区。

特斯拉今年6月以Model Y FSD车型在奥斯汀开始提供RoboTaxi服务,并预计今年 9 月将服务范围扩展至旧金山。

小马智行(Pony.ai)已于今年上半年在首尔和卢森堡分别启动了道路测试,又与 Uber 签约合作,RoboTaxi 预计年内登陆其平台,并优先在中东推向商业化。

文远知行已在阿布扎比开展 RoboTaxi 试运营,计划年内扩展至迪拜;同时在新加坡、瑞士、法国、西班牙等国开展测试。今年 5 月,公司与 Uber 达成合作,拟在未来于 15 座海外城市部署 RoboTaxi。

Wayve与Uber今年6月宣布合作在伦敦开展RoboTaxi路测,计划明年正式上路运营。

众多事件无不预示着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将木头姐《Big Ideas 2025》报告、高盛《RoboTaxi》报告的主要观点摘要如下:

木头姐在《Big Ideas 2025》年度报告(发布于2025.2.4)中,将无人驾驶尤其是RoboTaxi定义为“本十年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核心逻辑是:技术融合(AI+电池+机器人)→ 成本革命(0.25美元/英里)→ 万亿级市场替代(燃油车/网约车)→ 社会效率跃迁。

技术融合驱动爆发式增长——L4/L5 级自动驾驶 1-3 年突破临界点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电池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典型代表,三者协同将加速L4/L5级自动驾驶商业化。AI算法的进步(特别是神经网络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是突破关键,预计未来1-3年内技术成熟度将跨越临界点。

RoboTaxi:低成本、大规模、高价值引发万亿美元级别的经济颠覆

成本革命:基于莱特定律(Wright's Law,又称经验曲线效应或成本学习曲线),当产品的累计产量翻倍时,其成本将以恒定且可预测的百分比下降。预测到2035年,RoboTaxi每英里成本将降至0.25美元,远低于2024年美国有人驾驶的网约车成本(约2.00美元/英里)和有人驾驶的私家车(约1.10美元/英里)。成本优势主要来自移除司机(占网约车成本的60%以上)、电动车低维护费及24小时全天候运营的高利用率。空驶里程(Deadhead miles)也将下降,因为AI工具可以更高效地预测未来需求/交通情况、移除全流程中人为影响等。

数据来源:ARK Invest《Big Ideas 2025》

规模突破:到2030年预测全球的RoboTaxi车队总量将可能达到5000万辆。

价值升维:到2030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可达34万亿美元的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一种将市值和有息债务加总的企业估值方法,木头姐在2024年预测数为28万亿美元)。

社会变革:停车需求减 90%、事故降 80%,通勤时间变 GDP

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将带来超越交通行业的社会变革,具体包括:城市空间重构(减少90%的停车需求,释放土地用于居住与绿化)、生产力释放(乘客通勤时间转化为工作或休闲,潜在提升全球GDP)、安全性提升(自动驾驶可将交通事故减少80%以上,因人为失误占事故主因)。

木头姐对特斯拉极为乐观,数据壁垒 + RoboTaxi 估值 + 纯视觉路线成关键

数据与AI壁垒:特斯拉凭借数百万辆车上路收集的实时数据,持续优化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形成“数据飞轮”护城河。

RoboTaxi网络估值:特斯拉6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RoboTaxi业务。

纯视觉路线:坚持摄像头为主方案,低成本硬件+AI算法是实现规模化的最优路径。

高盛在《RoboTaxi》报告(发布于2025.5.6)中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总市场规模 (TAM): 预计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800余倍。

车队规模: 2030年达47万辆(覆盖10+城市),2035年达186万辆(占共享出行车辆25%)。

数据来源:高盛《RoboTaxi》报告

单车收入潜力: 一线城市单车年收入2035年可达3.1万美元(约22万人民币,超越目前全职网约车),主要得益于更长的运营时长(22小时/天) 和高效的路径规划。

盈利时间表:一线城市RoboTaxi 2026年毛利转正

一线城市:单车毛利预计2026年转正,2035年毛利率提升至40%;经营利润(OP)层面预计2032年实现盈亏平衡。

其他城市:二线城市预计2031年、其他城市2034年实现盈利(毛利),但毛利率较低(二线16%,其他3%)。

关键驱动因素:成本、政策、司机缺口、技术四大因素驱动中国 RoboTaxi 爆发

成本快速下降: 随着硬件(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及算法成本下降,RoboTaxi整车成本预计从2025年的4.4万美元下降到2030年的3.5万美元。

政策强力支持: 国家级(如“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和地方级(深圳、上海明确事故责任划分)政策推动路测和商业化落地。

填补司机缺口: 2021-2035年间约400万出租车/网约车司机退休,RoboTaxi成为司机劳动力短缺的关键解决方案。

技术与经验积累:随着测试与运营里程的积累,RoboTaxi道路运行经验将更加丰富,安全性和乘坐体验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在最新发布的《RoboTaxi》报告(发布于2025.7.16)中调高了预测,调整依据是硬件成本下降、软件能力提升以及为争夺用户心智而进行的快速扩张。市场规模:2030年和2035年分别达到140亿和610亿美元,较此前120亿和470亿美元的预测上调了 20%和31%。车队规模:2030年由47万辆上调至54万辆,2035年由186万辆上调至228万辆。

1、RoboTaxi总量预测及隐含假设存在争议

木头姐报告对2030年全球部署RoboTaxi总量预测为5000万辆,考虑中国和美国是RoboTaxi应用的主要国家,木头姐预测中隐含中国RoboTaxi部署数量应该超过1000万辆。中国现有全职共享运力(包括出租车、全职网约车)的数量约400~500万辆,木头姐的假设意味着到2030年,中国100%的全职运力均替换为RoboTaxi,同时还有500万辆以上的私家车/兼职运力切换为RoboTaxi(例如:特斯拉私家车闲暇时间出来共享挣钱)。

而高盛则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车队总量超50万辆,与木头姐预测存在量级上的差异,其核心假设在于高盛仅仅预测2030年RoboTaxi仅替代了约10%的全职运力。

2、盈利预测及风险

高盛报告对RoboTaxi盈利情况做出如下预测:中国一线城市2026年毛利转正,2032年经营利润转正,2035年经营利润达14%。但当前RoboTaxi行业仍处在烧钱阶段,小马智行2024年RoboTaxi业务毛利率-54%,毛利亏损390万美元,文远知行2024年RoboTaxi业务毛利率-33%,毛利亏损350万美元,2025年一季度RoboTaxi业务盈利情况也没有显著改善。此外,敏感性分析图显示其盈利预测的安全边际非常低,RoboTaxi每公里单价或日均单量略有变动均导致经营利润转为亏损。

数据来源:高盛《RoboTaxi》报告

3、技术路线仍在寻找最优解

高盛报告指出,特斯拉纯视觉 FSD 成本低,但在中国需本地数据优化,且“世界模型”模拟数据的泛化性存疑;国内主流的“激光雷达 + 高精地图”方案尽管更贵但也更可靠。值得注意的是,25年7月,在报告发布后不久,百度即宣布由多传感器融合转向纯视觉路线,凸显技术路线仍在快速演变。

4、重大事故风险

高盛报告承认事故是最大潜在风险,例如Cruise 2023 年事故即导致业务停摆。但故障归因难、保险机制未成熟、事故数据稀缺,意味着RoboTaxi大规模落地后仍可能低估系统性风险,若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导致政策急刹。

上述争议及风险,汽车之家研究院将在“无人驾驶系列”后续文章中逐一探讨。

敬请关注后续内容

(文/汽车之家研究院)

fund

询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询价信息已提交

确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