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28 20:01:06
(原标题:【WAIC2025】 AI算力创新竞速,国产化实践走出超节点等新路)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举行。
在世博展览馆内,为应用提供底座能力的AI芯片、服务器、智算中心等厂商,展示了在芯片底层架构的自主研发,软件、整机的国产化适配,以及针对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创新尝试。
AI算力创新
在H1核心技术馆内,阶跃星辰、月之暗面、智谱等大模型厂商的展台人流攒动。与这些模型厂商展台错落有致搭配的是沐曦、无问芯穹、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算力厂商的展台。
伴随模型的迭代演进,人们对算力的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
正处于上市辅导备案中的沐曦展示了基于曦云C500系列芯片的服务器以及解决方案。展台人员介绍,服务器从编译、驱动到互联等全链路均已实现国产化。
沐曦还首次展出了曦云C600通用GPU——一颗基于国产供应链设计、制造,自主可控的训推一体自研芯片。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展台未发现C600的性能、参数等内容。展台人员介绍,该芯片配置了业内前沿的显存,能强力支撑大模型训练、推理期间的海量数据吞吐,主要用于云端AI训练与推理、通用计算、AI for Science等计算任务。
国内端边大模型AI芯片企业后摩智能是第二次参加WAIC,首发并展示了自研的漫界M50芯片。
M50是国内首颗面向端边大模型的存算一体AI芯片。后摩智能创始人兼CEO吴强介绍,该芯片的能效较传统架构下的AI芯片提升了5—10倍,单芯片算力高达160TOPS,但功率消耗却低至10W,还能即插即用在PC、语音设备等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上,可以为1.5B(15亿)甚至70B(700亿)参数大模型,在消费、办公、工业场景的本地运行提供硬件支撑,让云端的推理能力下沉至终端。
在存储器中嵌入计算能力的技术摸索,曾让吴强遭受行业质疑,而今伴随大模型技术的演进,尤其是DeepSeek的推出,模型技术从云端逐步向端边侧迁移,端边侧AI芯片作为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关注。
吴强认为,后摩智能专注的方向与大模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契合,不仅要打造一个“低功耗、高安全、好体验”的端边智能生态,关键是让大模型有一天能走出云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燧原科技“芯火燎原”主题展区,不仅展出了今年初推出的DeepSeek一体机,还有在聊天机器人、代码生成等大模型应用场景以及语音识别等AI应用场景的算力产品S60AI推理卡等。
7月27日,燧原科技董事长、CEO赵立东称,当下产业变革仍在进行中,微观AI产业的发展趋势,伴随训练规模增大,玩家变得越来越少,高能效推理正成为主流。赵立东判断,推理算力的需求将是训练算力的百倍甚至千倍。不仅如此,算力基础设施也正走向集群化、系统化。
智算超节点“秀肌肉”
在WAIC国产算力展区,华为、新华三、超聚变等中国企业集中对超节点方案“秀肌肉”。
华为展区内的一排机柜引得行业人士纷纷驻足观察,这是被称为“算力核弹”的昇腾384超节点首次在线下展示。
超节点(SuperPod)最早由英伟达提出,以技术突破单服务器限制,允许把数十块甚至数百块GPU集成在一个机架内,后者便被称为一个节点,GPU间的数据交换基于高速互联技术实现无缝衔接。英伟达将这种以超大带宽互联16卡以上GPU集群的Scale Up(纵向扩展)系统,称为超节点。
展馆人员介绍,昇腾384超节点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组成,该算力平台集成了384颗昇腾芯片,还有192个鲲鹏CPU,是目前业界规模最大的超节点,其通过全互联对等架构让芯片实现高效协同,算力可达300 PFLOPs,性能接近英伟达B200 NVL 72平台的两倍。
赵立东观察,在今年WAIC上,与算力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包括超节点、网络技术、全光互连、低精度、分布式并行计算、虚拟化等,不再是芯片公司单独可以完成的事,需要跨行业协作、多方聚力构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7月28日,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仪电”)就联合上海曦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曦智”)、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壁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发布了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光跃LightSphere X。
该超节点背后,基于曦智全球首创的分布式光交换技术,由壁仞提供自主原创架构的大算力通用GPU液冷模组,搭载了中兴高性能AI国产服务器及仪电智算云平台软件,是一个高带宽、低延迟、灵活可扩展的自主可控智算集群。
通用GPU芯片厂商壁仞虽未单独参加WAIC,但旗下产品在生态合作伙伴的展位多点开花。
光跃LightSphere X超节点建设中就采用了壁仞的分布式OCS全光互连超节点应用创新方案,来自壁仞的项目负责人董朝锋介绍:深度整合GPU资源,在超节点内构建起低延迟、高带宽的统一算力实体,已成为支撑算力构建范式演进的关键技术路径。壁仞对超节点的技术预研和布局较早,不仅在第一代产品上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节点,更通过液冷等散热技术的自研创新,将数十甚至上百个计算单元整合在一个高度集成的机柜中,也能极大实现算力密度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赵立东认为,无论从打破垄断的角度还是技术发展的角度,产业都应进一步鼓励开源发展,“众人拾柴,各尽所能,可以加速产品开发和产业落地的速度”。在他看来,芯片行业的特点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赢者通吃,AI芯片企业若想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实现从技术产品闭环到商业化闭环的跨越,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厂商还应在算力基建、算力调度、算力服务、算力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破局。
从单卡算力上看,国产算力较海外巨头仍有差距,但奇异摩尔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解决方案副总裁祝俊东参观了WAIC后,对厂商们的超节点展品印象深刻,他看到了不可错过的发展机遇期。
祝俊东表示,随着超节点向数百卡发展,超节点之间的互联也将面临挑战,解决大规模集群的带宽等协议标准,降低超节点之间互联研发的成本、门槛以及快速迭代背后的问题,是奇异摩尔团队近两年一直专注在做的事情。
在国产算力建设的长路上,不仅有产业领头羊在突围,还有更多的行业参与者走上超大规模算力平台的新路。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