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条腰带引发的AI健康筛查革命|港创科·新势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18:48:16

(原标题:一条腰带引发的AI健康筛查革命|港创科·新势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思杰 实习生顾欣宇 香港报

在上半身相应的位置戴上一条白色的腰带,再将这条检测带连接上小型检测仪后,用户就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的应用实时检测肝、肺和肾部,并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收到这些器官的慢性疾病患病风险报告。

在慢性病高发且呈年轻化蔓延的今天,医疗防控的重点已全面转向早期筛查与主动干预。

数据显示,我国慢病负担持续加重: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致残、致死率位居所有慢病之首,发病率高达8%-16%,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1.2亿,患病率高达10.8%。此外,慢阻肺病更是位居中国居民死因第三位,即使未达临床诊断标准的轻度肺功能异常人群,其死亡风险也已接近中重度患者。

从剑桥大学毕业后,香港青年陈柏衡创立了尖思科研有限公司(Gense Technologies),制造了一款经济型便携式医学成像设备,能让用户在家就可以自己检测50多种常见疾病,特别是肝部、肾部和肺部方面的慢性病。

陈柏衡表示:“当你有一个以家用为基础的设备,一方面能够在医院以外的地方使用,节省一些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更早地发现身体的潜在问题,特别是有一些慢性病是不能逆转的,及早检测对于自身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便携式个人医疗检测设备正经历从“专业工具”向“智能健康伙伴”的深刻转型。在慢性病高发、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数字技术融合正加快推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场景拓展与疾病管理重塑,让精准医疗从医院“脱嵌”,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一般情况下,像超声、CT和MR(核磁共振)这类医疗诊断设备的操作往往耗时耗力,只能在预约时间后前往医院,由专业人士操作。

陈柏衡希望,通过在每个人的手上配备医疗诊断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公共医疗资源挤兑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等问题。

颠覆传统的便携式健康监测

尖思科研制造的这条便携健康检测腰带,核心技术源于一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的技术—电阻抗断层成像(EIT)。

“到现在为止,EIT技术在99%的情况下都是用在重症监护室(ICU)里需要插管的病人身上,用于肺部呼吸监测。而且这些设备都很大,只能放在医院里,价格也非常昂贵。”陈柏衡指出。

EIT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体表电极阵列向生物组织注入安全微电流,并测量产生的电压变化,最终重构出体内电导率分布的动态图像。

作为一种无创医学成像技术,该技术无需辐射或造影剂,具备实时监测、成本低廉和便携优势,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肺部通气功能的床旁动态观测。近年来,EIT在脑水肿监测、乳腺肿瘤筛查及胃肠动力评估等领域也展现出应用潜力,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视化工具。

仔细观察,陈柏衡团队研发的健康监测设备“mediscan”由一条腰带和路由器大小的分析机组成。其中,腰带又带有十六块电极片,负责信号的传感和采集。这些电极片围成一圈后,即可形成一个横截面的成像。

“这条带子要检测什么部位,就绑在那里。B超或者MR通常都要十五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才能做完,但是我们这条腰带绑上去后,一分钟就能完成检查。”陈柏衡介绍。

陈柏衡介绍,其核心设备仅平板大小,通过电极带发射微电流,结合AI算法解析生物阻抗变化,1秒生成30张横截面影像,兼具无辐射和成本低的优势。

为了提升检测的精准性,陈柏衡带领团队不断通过临床试验进行产品优化:“我们通常是先做一个原型出来,然后用人体数据进行测试。测试完之后,我们会回去分析哪些参数、哪些信号是最关键、是最需要调整的。”

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陈柏衡也会选择更好的芯片,以及不断调整和优化算法,将设备的体积不断缩小,准确性持续提高。

“我们临床试验前后做了大约三年,总共做了几个疾病类型,加起来有几百个人参与。”陈柏衡对记者表示,“几百例病人在机器学习领域来说已经算不少了。以前有些研究,只用四十个人的数据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但我们现在还在持续进行不同人种的临床试验,不断增加样本量。”

这一突破使筛查场景更多元:护工经10分钟培训即可为养老院长者检测肝纤维化;社区中心部署肺功能动态监测,捕捉慢阻肺急性发作前兆;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检肾脏病变,将干预节点从“末期透析”提前至“可逆阶段”。

从资金困境到全球引才

陈柏衡坦言,创业初期的挑战来源于资金。公司依赖多种不同渠道的资助,而这些资金往往难以在项目初期就一次性到位,部分甚至在项目完成一至三年后才能陆续到账。

这使得陈柏衡在创业初期面临极大困难。他透露,当时两三年间,他的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加起来可能只有三位数,几年需引入上百笔不同来源的资助才能维持公司运转。

然而,创业初期的资金困境并未击垮陈柏衡和他的团队。“九成以上的初创公司最终未必会成功。如果你决定坚持下去,就必须对公司所追求的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要确保这些目标与你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契合。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公司共同面对起伏,携手前进。”陈柏衡表示。

令陈柏衡振奋的是,当尖思科研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研究人员时,每当有岗位开放,几乎每两三天就会收到来自剑桥、哈佛等顶尖高校博士生的应聘。陈柏衡表示,尖思主要聚焦于医疗和算法领域,不仅对研究质量要求极高,而且成果能迅速落地。这两点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研究人员前来加入。

陈柏衡与其多元化的团队一起,在创新创业赛事中一路高歌猛进。在2022年的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 / 汇丰JUMPSTARTER 2022全球创业比赛中,尖思科技成为优胜团队。同年,福布斯亚洲“100强观察”榜单评选出100家用新思维、创新产品和服务应对现实挑战的初创公司,尖思也是16家位列100强的香港公司之一。

初创公司不能单纯“烧钱”

陈柏衡表示,与其单纯“烧钱”,初创公司更应该思考如何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使企业能够在中短期内实现盈利。

目前,尖思已完成Pre-A轮融资,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达229万美元,领投机构包括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戈壁创投、香港科技大学、数码港以及香港创科创投基金。

陈柏衡表示,每一轮融资的目标都很明确:在天使轮融资时,他们希望通过获得的几十万美元做出一款具备临床投入条件的成熟样品;在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局等参与的第二轮融资中,他们将获得的180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推动产品量产及市场拓展。

香港投资推广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香港新设或扩展业务的海外及内地企业数量达到539家,比2023年增长了逾41%。这些企业分布于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多个行业,预计将为香港带来超过677亿港元的投资额。

尖思科研选择把生产基地设在东莞。陈柏衡表示,在东莞进行生产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此外,陈柏衡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与拥有多年医疗器械经验的企业合作,在生产流程和监管方面能够满足国外市场所需的各项认证要求。

凭借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产业链和专业资源,尖思科技得以快速拓展海外业务,并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陈柏衡坦言,目前尖思的营收已接近成本线,市场投放设备数量已达数百台。他透露,公司已在印度、印尼和中东等地开展多元化业务,合作模式包括上门护理及股东分销等。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也主动与尖思接洽,希望由其提供大规模的脂肪肝筛查与管理服务。

陈柏衡表示,尖思计划进一步拓展产品检测范围,覆盖肺部、心脏、肌腱等多个健康领域。同时,公司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个体健康状况的深入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健康管理及干预建议。

(实习生顾珉俊对报道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