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详解“十四五”市场监管改革:规范监管与促进发展并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19:04:31

(原标题:详解“十四五”市场监管改革:规范监管与促进发展并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几乎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市场监管关乎亿万公众和经营主体权益。

国务院新闻办8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从营商环境、市场运行、市场循环、质量水平、安全监管等方面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就。

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发布会上披露的五大热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分别是: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防范“小过重罚”、打击平台经济乱象、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创新药审批制度改革。

2023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出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2024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进行了具体规定。


罗文在发布会上说,“十四五”时期,市场准入更加规范。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推动修订公司法,依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指导存量和新设公司按期认缴,遏制了天价出资、超长出资、盲目出资等市场乱象,有效提升了注册资本“含金量”。

修法之前,我国实行完全的认缴制,股东自主决定实际缴纳出资的期限。但有些企业家“打肿脸充胖子”,故意认缴巨额注册资本,而实缴期限长达数十年。有些公司采取“小猫钓鱼”策略,先在章程中承诺在短期内实缴资本以引诱债权人上钩,在债权人授信或提供融资后,为悬空债权而恶意修改章程、延长注册资本实缴期限。

罗文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推行登记注册“实名认证”,加强住所信息核验,防止冒名登记、虚假地址登记,防范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拧紧了登记管理“安全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是公司法向债权人友好型理念转变的体现,有利于扩大交易伙伴的知情权、选择权,改进交易活动当中尽职调查的质量,进一步保护债权人、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才能有效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罗文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扩大部门联合抽查事项范围,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建立和落实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建立指导性案例制度,发布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着力防范“小过重罚”。

司法部2024年11月发布的一件典型案例显示,某地一家餐饮店涉嫌违法经营出售“拍黄瓜”,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34元并处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当地司法局经调查发现涉嫌过罚不当,督促市场监督管理局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应避免不分情景、事无巨细地对所有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甚至以罚代管,而是应该用更加多元、系统的方式来推动企业合规经营,并将有限的执法资源聚焦于真正有社会危害的行为。

“十四五”时期,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执法确实更加有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5年来,我们连续组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涵盖了30大类200多个品种,货值达到27.9亿元;聚焦医药、培训、理财等民生关切,大力查处违法违规广告,持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严肃查办检验检测机构违法案件,依法撤销、注销1242家机构的资质;每年都开展民生计量领域的专项检查。

平台经济存在算法滥用、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管住乱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邓志勇在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说,我国平台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去五年中,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虽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流量优先、算法滥用、竞争失序等潜在风险也影响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邓志勇介绍,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加大违规行为监测处置力度,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直播电商领域重大案件。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要求外卖平台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建良好生态。

今年5月和7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其他部门两次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持续的以亏损为代价的巨额补贴不可持续,平台巨头亟需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转向注重长期价值,保障各参与方尤其是中小商户和骑手权益的良性发展路径。同时,对于一段时间以来补贴偏向大商户、招募骑手时忽视职业风险等做法,平台应予以自我调整。

有关部门对乱象“出重拳”的同时,也将服务“送上门”。比如,围绕重大活动及“6·18”“双十一”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引导平台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的沟通交流,听诉求、给指导,让监管更有温度。

食品安全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民生大事,保障食品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柳军在发布会上介绍,针对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衍生的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多种新消费场景,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加大专项抽检力度,综合治理“幽灵外卖”、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制定网络销售、平台外卖、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在维护消费便利的同时,及时消除新的风险隐患。

8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在本次说明文件中解释,此前虽然已有相关网络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平台和食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管理人员不够明确、相关责任要求不够细化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外卖商家的实际环境与线上照片大相径庭,还有一类商家用AI生成门店图、菜品图,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对此,一家外卖平台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该平台规则,店铺头像不能使用商户牌匾、环境图、门脸图等图片。餐饮商家用第三方AI软件,生成门头图样式的图片作为logo,有误导用户的嫌疑,将进行专项治理。

柳军还说,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区域、重点品种,严惩重处掺杂掺假、非法添加、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坚决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打击震慑不法分子。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研发上市、惠及患者,这离不开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的助推。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批准的创新药达到204个、创新医疗器械265个,其中今年1到7月份,批准创新药50个、创新医疗器械49个。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创新药在研数目达到全球的30%左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胜在发布会上介绍,建立从研发前端到审评末端的全流程跟踪指导服务网络,引导企业以临床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新药研发。正在研究制定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切实强化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杨胜还介绍,全面推行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重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在11个省(市)开展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将需要核查检验的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优化药品注册检验程序规定,减少样品用量,大幅减少企业送样的成本。

“2025年,国内创新药审批进入超高速时代,” 致同咨询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领导合伙人董慧慧说,“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审批数量已逼近2023年全年,8.8个月的平均审批时长比肩FDA(7.9个月),标志着中国从跟跑者的角色转变,正向成为全球创新药上市的双极引擎之一迈进。”

202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一轮新的改革在药品研发、审评、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都进行了系统谋划,在支持研发创新、提高审评审批质效、严格产品质量监管、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 杨胜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