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个行业的双面叙事:从千亿益生菌市场到万益蓝

来源:潮汐商业评论

2025-08-27 14:37:18

(原标题:一个行业的双面叙事:从千亿益生菌市场到万益蓝)

【潮汐商业评论/文】

“我还是得买点益生菌调理下……”Grace揉了揉肚子,看着桌上还没吃完的火锅和奶茶,嘟囔着打开了购物APP。

刚好直播间里主播正在热情喊着:“这款益生菌,调理肠胃,无需节食!懒人必备!”她手指一划,果断下单。像无数“又懒又焦虑”的年轻人一样,Grace期待着这款益生菌能成为她生活的“平衡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年轻人总是一边眷恋深夜的奶茶和火锅,一边又疯狂减肥加养生。

然而,在放纵和健康反复横跳之间,肠胃往往是最先“抗议”的一方。

据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肠道健康白皮书》显示:62.3%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问题,这是大多数人的困境,一面是生活的肆意和自由,一面是身体的警告和束缚。

得益于此,号称调理肠胃健康、平衡代谢的益生菌,乘着健康减肥与科学养生的东风,强势进入大众视野。

据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正以每年11%至12%的速度增长,推测2025年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接近1300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1377亿元。

市场上各类瞄准这一需求的产品也应声而起。万益蓝便是其中之一,凭借着对年轻消费需求的精准捕捉与有力的市场推广,迅速站稳脚跟;但与此同时,围绕其产品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歇……

01 万益蓝的王者之路

2019年,WonderLab(后官宣中文名为“万益蓝”)正式诞生,创始人肖国勋与刘乐都有着深厚的市场营销背景。肖国勋曾在宝洁、中航任职,还涉足过地产和净菜项目;刘乐同样有宝洁经历,之后在腾讯电商负责食品类目运营。这样的履历,让品牌自创立起就自带传统营销与创新思路融合的基因,这也是其能快速走红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初,WonderLab以代餐奶昔切入市场,在产品上玩出不少新花样:添加咀嚼颗粒丰富口感,紧跟新茶饮潮流推出多种口味,采用波普风格的小胖瓶设计,再加上大规模投放提升曝光度。一系列操作下来,其代餐奶昔迅速走红,2019年就拿下代餐奶昔品类全网第一的成绩。

但是,后来代餐奶昔增长遇阻,Wonderlab不得不另寻出路,几番尝试后将目光投向了益生菌赛道。

如今,万益蓝的产品线已十分丰富,涵盖益生菌、高蛋白、膳食纤维、肌肤营养及功能零食五大系列。前不久,WonderLab正式官宣中文名为「万益蓝」明确了深耕益生菌核心品类的决心。

在益生菌赛道上,万益蓝复制了代餐奶昔的成功路径,靠着吸睛的设计、铺天盖地的营销和大规模广告投放,很快就将其做到益生菌品类全网第一。

还一度成为明星大单品,郝劭文、多余和毛毛姐等知名网红均曾为该品牌倾情带货。

数据能说明其业绩的亮眼:2020年和2021年全年销量分别达4亿元和5亿元;2023年5月,小蓝瓶益生菌突破2亿瓶;今年3月,益生菌系列全网销量突破6亿瓶;618期间,更是拿下天猫益生菌热销榜TOP1、抖音商城品牌益生菌爆卖款榜TOP1。

然而,就在万益蓝一路高歌猛进,业绩不断攀升的背后,一些负面声音也开始浮现,为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02 陷虚假宣传争议

万益蓝一面高歌猛进,一面却又争议不断。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万益蓝”,相关投诉高达1000多条。

消费者们投诉的问题五花八门,退货退款、产品无效果、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虚假宣传以及产品结块等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都赫然在列。其中,有关产品虚假宣传的投诉尤其引人关注。

有消费者反馈,自己是冲着万益蓝益生菌和控控片宣称的减肥功效购买的。“直播间宣称不用节食,吃这个可以瘦。并且客服跟我说要吃3个月才有效果,坚持吃完后,一点效果都没有,一斤都没有瘦!”

有人体重不减反增,还有一些人不仅没效果,还出现了便秘的情况,“直播间说效果很好里面含有b420减肥菌群,吃了一段期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还便秘。”

实际上,万益蓝也曾因违规宣传受到过处罚。相关资料显示,深圳精准健康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已经5次因广告违法行为受到处罚了。该公司为万益蓝母公司深圳美丽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产品研发与运营。

这让人不禁疑惑,益生菌能否像宣传的那样可以减肥?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益生菌的“存活率”在进入人体后会急剧下降:口腔的消化过程会先损耗一部分,后续胃酸的强腐蚀性更是会“淘汰”绝大多数,等到真正抵达肠道发挥作用时,剩下的活性益生菌早已数量稀少。

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医生曾对媒体称,“其实益生菌并非直接减肥的‘特效药’,它只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辅助体重管理。”“益生菌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控食欲与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并不能直接达到减肥效果。且因个人体质有异,益生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对媒体说:“最近,国家推出了“体重管理三年计划”,这或许可以给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其向体重管理和肠胃保养的方向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益生菌产品行业标准缺乏,市面上的产品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母婴食品、保健品领域,益生菌甚至被包装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灵药’。”朱丹蓬进一步说,想要推动益生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批名不副实、过度包装的企业和产品。

03 万益蓝,还有机会吗?

随着益生菌市场千亿规模的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以及消费者对健康产品认知的加深,不仅吸引了传统食品企业、保健品品牌纷纷加码益生菌赛道,更有不少新锐品牌闯入市场,万益蓝的路也变得更加难走。

天眼查上以“益生菌”为关键词搜索,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相比2022年3000多家的数据,短短两三年内就增加了1500多家益生菌企业,竞争火热程度不可小觑。

头部阵营里,有华大营养、Lifespace益倍适等品牌凭借着专业的技术积淀和专业口碑,精准分流了万益蓝的核心客群。

而腰部乐力、江中这类依托传统药企或膳食补充剂企业的品牌,一边用成熟的供应链控制成本,一边靠“药房+商超”的线下渠道触达更广泛的家庭用户。

还有其他质量参差的小品牌、白牌商家也都在抢占这片前景广阔的益生菌市场上。

在“强敌环伺”与“信任危机”的双重夹击下,万益蓝面临的压力早已不是“如何卖出更多小蓝瓶”,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如何撕掉“营销大于产品”的标签。

事实上,到现在关于“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的争论,依然在社交平台上反复发酵,有人说“吃了半年便秘没好,纯纯智商税”;也有人晒出体检报告里“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的结果,坚信其调理价值;有人觉得“花几百块买菌不如多喝酸奶”,也有人愿意为“专利菌株+肠溶技术”的溢价买单。

这场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益生菌本身有没有用”,而是“什么样的益生菌、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下才有用”。

当益生菌市场的喧嚣逐渐散去,我们会发现,这条赛道从来没有“躺赢”的可能。千亿规模的蛋糕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的真实需求,也是对品牌专业度的严苛考验。

一个月后,Grace看着体重秤上毫无变化的数字,和桌上所剩无几的益生菌,轻轻叹了口气。“看来这个牌子不太适合我,”她喃喃自语,顺手将空瓶扔进垃圾桶。“我在看看其他的,肯定有适合我的”她反而更来劲了。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